許章榮,一手創立雅芳婷。97年一場金融風暴,吹倒了香港的日資百貨公司八佰伴。正值挨年近晚,雅芳婷一下子失去十多個銷售點,數百萬資金被壓死。許章榮決定在僅有的幾個自營舖割價傾銷,要錢唔要貨。經一事,長一智,他學懂凡事不可去得太盡,「賺少啲,總好過啃死!」
記者:陳皓怡 攝影:李潤芳
十多年前,雅芳婷的貨品主要放在八佰伴旗下分店出售。97年冬天,八佰伴突然結業,當時正值年尾旺季,雅芳婷倉庫堆積大量存貨,被拖欠大筆資金,周轉困難。許章榮徬徨之際,把心一橫割價傾銷,「因為平,嗰時喺中港城間舖,玻璃都俾人逼爛。」顧不了賺蝕,最重要是套現應急,「做生意,周轉到就得。好似人,有氣唔死就得。」
經歷八佰伴一役,許章榮深明要追求最高利潤,得承擔極大風險,「凡事唔好去得咁盡,預計造10萬張被,造8萬張算。做少一成生意,好過剩低兩成存貨。」
少做生意 勝剩存貨
客戶定單,他同樣寧願「食少多覺瞓」,樂於接中小品牌定單,拒絕大客,「細公司大家有商有量,大公司郁啲畀封律師信你。」許章榮說,近年內地通脹,原材料價格越升越有,不少行家為服侍大客,即使沒利潤仍要硬着頭皮接單,只能望天打卦原材料跌價,他慶幸自己可置身事外,「人做事但求樣樣暢順,好過擔驚受怕。」
對生意如是,對員工許章榮同樣不會去得太盡。「你要信夥計,佢已經做足100%,你仲要谷佢到110%?畀多啲壓力佢哋係會做多啲,不過做到慌失失,無乜癮。」
做生意唔去盡,並不代表許章榮願意落後於人,求新、求變,雅芳婷用的是「藍海策略」。83年推出多用被,一「被」風行,現在提到多用被,就會令人聯想雅芳婷。不過,許章榮並未為這發明註冊專利權,「有啲嘢限死得太多,反而會阻礙佢發展。當然有啲關鍵性嘅產品會註冊,有啲嘢係有意無意俾人用。」
再難行嘅路都要行落去
創業難,守業更難。雅芳婷創立至今已有27年歷史,正如許章榮說,「該買嘅已經買咗,唔買嘅亦唔會買。」為求突破,他選擇再創業──創立另一品牌「isimple」。新品牌食正環保大潮流,「環境製造潮流,潮流製造商機」。珠玉在前,今時今日建立新品牌,困難嗎?「難。但,難唔可以避,如果覺得行嘅路係啱,再難行嘅路都要行落去。」
許章榮簡歷
1936年 出生,祖籍廣東揭陽
1973年 創立章記床褥公司
1979年 將廠房遷往內地
1983年 創立雅芳婷品牌,同年推出多用被
2010年 推出新品牌isimple
10歲「創業」賣煨魷魚
創辦雅芳婷前,許章榮以山寨廠起家,名為「章記」,專造枕頭、海綿床褥等OEM(代工生產)床上用品,供應國貨公司銷售。「嗰陣無本錢o架,幾萬蚊,但嗰陣創業好易。嗰陣時李嘉誠都好少人工,佢造塑膠花,蒙民偉都係攞電飯煲,嗰陣好易發達,你哋家辛苦啲。」
人棄我取利潤高
不過,造床上用品並非許章榮第一盤生意,早於小孩時代,許章榮已是「生意人」。「最簡單就係去油麻地買幾斤欖,洗乾淨佢,賣一毫子幾粒。最暴利係去戲院賣煨魷魚。我o靚仔時做生意,好犀利,生意天份好高。」
正如許章榮所說,雖然年僅10歲,但他已有生意頭腦。「我去北河街嗰間陳元記買魷魚,人哋去買最厚嘅,我就專揀最薄嘅。一來快熟啲,二來一斤人哋12隻,我有16隻,賺多啲。」
那個年頭都有「走鬼」,但他卻冇有怕,「啲差人對靴好重,唔易追。何況,好肉酸o架嘛,堂堂大人追個細路仔。」如果真的給警察追到點算?「佢哋追我唔到,追得近咪掟個炭爐過去。」今時不同往日,各位切勿模仿。
發明家失敗作──鴛鴦被
許章榮有「枕頭大王」的美譽,為改善自己及朋友的睡眠質素,不斷推出功能性枕頭。作為「發明家」,當然要經常做實驗。他說,「以前同事通常都係白老鼠,自己鋪床都唔係床,好似實驗室咁。」
鋪床好似實驗室
除了員工、自己,他連行家朋友亦不會放過,工業總會主席孫啟烈是他的「御用測試員」。許章榮表示,晚上曾經衝上孫啟烈家,看看他可有試用產品,以及即時查詢意見。
發明家都有失敗時候,許章榮坦言「鴛鴦被」是失敗之作,「我哋花咗好多心機落去,但換唔到錢。」他仍堅信產品有其實用性,未能廣受歡迎,只因大家貪方便,「凍啲你會縮埋,熱啲就hea開張被,方便過你搵鴛鴦被。」
智鬥內地民工
70年代末,內地先開放深圳為經濟特區,由於香港當時工資高,工人難覓,許章榮遂北上設廠。回想當年做開荒牛,許章榮說當時內地資源很缺乏,要生產1萬個被袋,需要多帶5%原材料,「我哋啲拉鏈,大陸工人拎嚟縛雞縛豬,甚至拎嚟擔水,嗰時佢哋仲用緊井水。」
被袋拉鏈當繩索
除了資源缺乏,當年內地工人習慣「大鑊飯」,為免出現「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的情況,許章榮想盡辦法,「逐件計時,佢就放飛機咁,10個被袋有5個係次貨。你話計日薪,佢就繡花咁樣。」當時香港工人每日生產100個被袋,內地工人僅生產15個。
許章榮要求內地工人效法香港工人的效率,反遭質疑,「佢哋唔信香港人做到100個,咁我咪搵香港師傅上去示範,做足120個畀佢哋睇,佢哋一粒聲都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