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觀微:投票率台灣走向理性的指標 - 李平

台海觀微:投票率
台灣走向理性的指標 - 李平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的大公子連勝文在選舉前夕遇槍擊受傷,外界預計將引發藍營的悲情效應,令投票率激增。結果,五都選舉的投票率約為70%,在新增三個直轄市及高雄縣市合併的情況下,只略高於上屆直轄市市長選舉(台北為64.52%、高雄為67.97%),遠不及1998年直轄市市長選舉的逾80%,也不及2004年陳水扁中彈受傷將總統選舉投票率扯高至80.28%。
自1960年代開始,投票率趨降在成熟的民主國家已成為常態,只有在對現執政者極為不滿或社會再度分化時,選民才會再現熱情。美國總統選舉的投票率自1972年至2000年都低於56%,直至最近兩屆才再度接近及略逾60%。
而台灣近年大型選舉幾乎都是藍綠對決,雙方極盡所能煽風點火,四次總統選舉投票率均超過76%。如今,五都選舉在選前爆發槍擊事件,但投票率沒有暴升,選舉結果仍維持北藍南綠格局,顯示台灣選舉正步向理性。

選舉後遺症令人瞠目

一來,有些選民已厭倦陳水扁主政以後的選舉狂熱。每次選舉,幾乎都以炒作統獨、族群問題為主,極少甚至不問施政綱領,抹黑對手、賄選等醜聞頻生,社會因選舉而分化、沉淪,選舉後遺症令人瞠目,不只無法選舉賢能,而且社會對立延伸,家庭因選舉失和事件屢有所聞。
二來,今次五都市長候選人質素較高。新北市是兩位行政院前副院長朱立倫、蔡英文之爭,台北市是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原任市長郝龍斌(其父為行政院前院長郝柏村)之爭,台中市是前外交部長胡志強、前內政部長蘇嘉全之爭,高雄市長陳菊曾任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委,台南市長賴清德擁有哈佛大學醫學碩士學位,藍綠精英盡出,顯然體會到選民的願望,未再刻意炒作族群衝突。
三來,綠營過往操之必勝的兩岸議題已經冷卻。一個巴掌拍不響,北京不再對台灣選舉文攻武嚇,兩岸關係緩和,均有助統獨問題在台灣選舉中的淡化。
五都選舉的結果顯示,單一事件對台灣選舉的影響正在減弱,近年令人齒冷的緋聞錄音、派錢錄影、槍擊等事件,漸漸有可能不再決定選舉勝負。或許,總統選舉的投票率降到60%左右,將成為台灣選舉回歸理性的另類指標。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