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逾千萬仍入不敷支沽工廈套百萬幫補家計

資產逾千萬仍入不敷支
沽工廈套百萬幫補家計

相比其他退休人士,莊氏夫婦生活可算充裕,有逾千萬資產,兒女亦每月支付家用。不過,兩人仍入不敷支。專家建議莊先生將未供完按揭的物業出售,套現投資其他金融產品,以免資金被壓死,亦可紓緩每月入不敷支情況。
記者:黃碧珊 攝影:程志遠

莊太說:「屋企人多,住緊層樓,樓齡又超過10年,經常有大、小維修,所以慳唔到家用。其實捱咗多年先退休,每個月去旅行輕鬆一下,都唔過份,但手頭嘅資金似乎唔夠退休用。」此外,次子留學瑞士,尚有兩年才畢業,兩年學費及生活費共60萬元。

退休開支兒子學費需319萬

莊先生是傳統投資者,相信「磚頭」可保值,故以長線投資物業為主,現持有3個工廈物業,其中一個尚欠4年按揭供款,月供6100元。雖然3個工廈物業,每月提供2.2萬元淨租金收入,加上子女每月支付家用,但莊氏夫婦每月仍欠1.3萬元,需要動用積蓄。
假設莊氏夫婦收支不變,以每年通脹率3%計算,未來4年因尚要應付物業按揭供款,需65.3萬元。4年後雖然供完按揭,但每月仍欠6900元,若要應付18年退休生活,需193.9萬元,加上次子的升學開支60萬元,合共需要319.2萬元。
晉裕投資研究部董事林偉雄表示,莊氏夫婦逾九成資金放在物業,過份集中,為分散風險,建議減持未完成按揭的工廈物業,增加流動現金。上周五政府推出額外印花稅遏抑住宅物業投機活動,金管局同時就按揭貸款向銀行發出指引,所有工商物業最高按揭成數為50%,即時生效。
美聯工商部董事黃偉志指出,由於買賣工廈的投資者資金較充裕,新措施推出後,至本周中,工商物業交投保持平穩,未見激增或銳減。

個案

讀者:莊先生(62歲)、莊太(58歲)
狀況:已退休
家庭狀況:1女(37歲)、2子(分別35歲及19歲)
月入:2.8萬元
每月支出:4.1萬元
資產:現金10萬元、股票市值約148萬元、自住物業市值1300萬元、3個出租工廈物業市值430萬元
症狀:入不敷支
目標:
1)兩年內需60萬元供兒子海外留學
2)退休生活費,現值每月4.1萬元

投資建議
投資年金藍籌 回報穩+收息

林偉雄預計,莊先生出售所持工廈物業,扣除尚餘按揭貸款及賣樓使費,應可套現100萬元,9年後可取回保證回報75萬元的儲蓄保險,加上現有流動資產約158萬元,應足夠補貼退休生活開支。
出售工廈後,每月淨租金收入將減1800元(租金8400元-按揭供款6100元-使費500元)。林偉雄指若以套現的100萬元,投資回報2.16厘的金融產品可抵銷損失。建議將100萬元投資具穩定收入的年金及藍籌收息股,按七、三比例分配,即70萬元年金、30萬元股票。

林偉雄(右)建議莊氏夫婦將未供完按揭的物業出售,套現投資金融產品。

炒味濃細價股宜換馬

如果買70萬元年金,終身提取,市場息率5.5厘,每月有約3200元,可補貼及減低生活費壓力。要注意若每年通脹率3%,3200元於10年後,僅為現值2381元。
股票組合方面,莊氏夫婦手持逾11隻股票(表1),林偉雄認為宜把部份炒味較濃的細價股換馬,保留所持藍籌股及安碩A50中國(2823)。建議將換馬資金及出售工廈的其中30萬元,增持前景及派息較高的中石油(857)、建行(939)及國壽(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