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底開始,政府已連番出招,希望遏止樓市炒風。先是去年10月收緊豪宅按揭,今年初在財政預算案中又提出增加供應,以及增加樓花銷售透明度。4月更推出9招12式,規管一手樓花銷售。不過,樓價仍如脫韁野馬。
市民指落藥過重
樓市升未停,民怨積聚,8月份政府再出3招14式,打擊摩貨、收緊按揭、增加供應。不過,樓市炒風繼續,賣地場上天價成交。直至上月,特首在施政報告中公佈,增加土地供應,剔除房地產作投資移民,推出置安心計劃。一而再、再而三發功,市場的反應是──政府冇料到!市民慨嘆仍要做「樓奴」,80後繼續呻上不到車。
政府真的冇料到嗎?此番政府落重藥,加額外印花稅、降按揭成數,增加炒賣成本,樓宇成交即時大減,樓價終肯掉頭。藥到,但病未除。市民並未因政府出招,成效立竿見影而報以掌聲,反指政府落藥過重,市民更難上車。筆者不禁同情政府,落藥輕嫌冇效,落藥重恐推冧樓市。
話說回頭,政府絕對有能力推冧樓市,只是經過97年「八萬五」一役,政府變得聰明了。是次出招,政府是要告訴市場,炒樓宜自律,當政府「冇到」,政府口袋內的重招數會繼續出籠,屆時炒家沒運行、市民不敢上車,經濟亦受影響,「雙贏」做不成,弄出一個「三輸」局面,何苦!
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