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72間被審計署報告批評行政管治及財政混亂的直資學校名單曝光後,各校為保校譽決定向公佈名單的教育局大反擊。直資學校議會主席林建華昨率先開炮,指控教育局指引不清晰,令學校無所適從,「我哋只係跟教育局做法,唔應該構成話我哋冇透明度……教育局真係推卸責任!」多所被指違規學校亦回應指,對教育局及審計報告指控感不公。有議員表示將促請教育局局長孫明揚下台,承擔責任。
記者:夏志禮 倪清江
林建華昨晨在電台節目斥責教育局處事不公,「教育局係要求我哋要有預算,但係冇話過要拎儲備出來喎……既然教育局冇話過我哋要將儲備公諸於世,審計完先話我哋冇講,咁對我哋就唔係咁公平。教育局以往都冇要求我哋做足,亦冇畀加(學)費嘅標準我哋,我哋只係跟局做法」。
未知會罪狀無法辯解
議會昨日傍晚召開會員大會,近九成學校派代表出席。據悉不少與會校長大發雷霆,批評教育局向傳媒公佈被審計署批評管治及財政混亂的直資學校名單前,未有知會校方所犯「罪狀」,令他們無法回應和辯解。林建華會後表示,學校每年向教育局提交所需報告,「教育局要講出有乜不足地方,唔應該等審計署先講出嚟」。他認為直資學校表現均合格。
他續稱,教育局給學校指示很多都不清晰,如申請加學費,局方只須校方提供加費計劃、諮詢家長和發通告,以其福建中學為例,學校儲備用於擴建,「我哋有畀資料教育局,但(局方)冇幫我哋講清楚,就咁印咗個黑豬,係唔公平,七十幾間學校都奉公守法,但報告好似寫到每間都有問題」。
林建華又表示,每年撰寫財務報告,需時間委任會計師及整理,學校非刻意遲交;部份學校是新校,未有成年畢業生,校董會內當然不會有校友代表;未能跟教育局簽署服務合約,往往因未能解決校舍業權問題,他認為這都錯不在學校,不認為直資「無王管」,指傳媒、社會和家長都有監管直資學校,校方亦要向教育局問責。
其他直資學校對教育局同樣不留情面。地利亞教育機構屬下五所學校被指利用公帑繳付一筆410萬元的稅款及510萬元的捐款。機構行政總監李昭中昨稱責任在教育局身上,因學校11年來爭取以非牟利形式辦學,但局方遲遲未批出申請,所以每年都要動用儲備繳稅。至於動用捐款,他指學校的確用了政府經費捐款予慈善機構,受益人為地利亞學生,做法亦可免除部份稅項,「根本係教育局工作遲鈍,我哋冇做錯,錯嘅係教育局」。
被指沒有提交財務文件的嶺南大學香港同學會小學,該校發言人指,教育局由始至終只要求校方徵詢家長意願,未曾要求學校向家長披露財政狀況;浸會大學附屬學校黃錦輝中小學昨亦於校網發表聲明,指教育局監管程序出現漏洞,「由始至終,教育局從未指出本校有任何營運上的違規行為」。
通告中英文版本不一
翻查審計報告,教育局對直資學校的指引謬誤不少,如就有關學校是否能利用資金投資一事,通告2/2003號的中文版是學校「不得」購買股票,英文版卻是「notrecommended(不建議)」,報告亦指出教育局多項不足之處,如男拔、聖保祿學校及聖保羅書院三大名校轉直資一年後仍未簽訂服務合約,無法迫使對方改組管治架構,名校面前教育局即變「鵪鶉」;賬目審計時已發現最少三校有財政問題,但三年來從沒有跟進等。
對於直資學校大反擊,教育局未有全面回應,但對於有關通告中英文版本不一致,表示教育局立場是「不建議」學校把毋須即時動用的款項用作任何投機性的投資,即英文版本正確,局方將跟進中英文版差異問題。孫明揚昨晨稱,下周一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進行聆訊時將會詳細交代事件。
直資學校反擊教育局要點
‧直資學校營運至今,教育局從沒指出學校有任何營運上的違規行為
‧教育局的指引不清晰,如關於投資的指引,中英文版本內容不一
‧教育局從沒有要求學校公開儲備狀況,亦沒提供申請加學費的各項準則
‧11年來不接納學校以非牟利形式辦學,辦學團體每年被迫透過政府經費賬繳稅
‧學校每年均向教育局提交會計報告,如有問題局方可要求學校改善,沒需要由審計署大踢爆
資料來源:各直資學校校長及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