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明日將舉行「五都選舉」,即台北、新北、台中、台南、高雄五個都市的市長、市議員和里長選舉。這場選戰,被視為2012年台灣總統選舉的前哨戰,是對國民黨籍的總統馬英九能否連任的一次考驗,不只由於這是馬英九執政兩年半的政績的測評,更由於五都的選民總數達1,066萬,約佔台灣總選民的62%。為打贏這一仗,藍(國民黨)、綠(民進黨)兩營精銳盡出,被稱為台灣地方選舉史上候選人質素最高的一次選舉,選戰的火藥味反而沒有以往濃烈,令人感受到過往的惡質選舉正在改善。
台海兩岸四地,惟有台灣實現了普選,令大陸、香港、澳門不少人羨慕不已。大陸網民編了這樣一個段子:中共建政初期,西方記者問中國總理:「中國現在有娼妓嗎?」周恩來答:「有,在台灣。」中共建政60多年後,西方記者問中國總理:「中國現在有民主嗎?」溫家寶答:「有,在台灣。」這個段子表達的是大陸民眾對民主的嚮往,或者有失偏頗,難以得到本土意識強烈的台灣人的認同,而繁榮「娼」盛更早已是大陸城鄉的真實寫照。
但是,幾乎年年都有大型選戰的台灣,近10多年來每逢選舉,都有數不清的謾罵、栽贓、賄賂事件,在民進黨的陳水扁上台之後,更多的是藍綠對抗、族群對抗,傷害了民主的真諦,令民主蒙污,給大陸、港澳一些人反對民主選舉多了一個藉口。
所幸的是,以陳水扁為代表的台灣選舉狂熱似乎正走向終結。今次五都選舉,仍是藍綠兩營對決的格局,但族群問題、統獨問題沒有被操弄至火藥味十足,市長候選人之間也基本上沒有出現人身攻擊、謾罵。台中市長候選人、前外交部長胡志強,早前被民進黨立委余天譏諷中風腿跛、胡妻左手殘疾時,並沒有藉民意的不滿強烈反擊,反而笑言:「好人有時也會講錯話,他回家一定會被太太修理。」
國民黨籍的胡志強以雲淡風輕的態度,避免了惡質選舉文化的發酵,而民進黨籍的蘇貞昌、蔡英文分別在台北市、新北市參選,也表現得理性,並未出口傷人,以致有人懷疑他們是假選求敗,目的是為後年參選總統鋪路。
然而,這可能是習慣了台灣過往惡質選舉、狂熱選舉的人的誤解。2002年台北市長選舉時,時任總統陳水扁替民進黨籍的李應元助選時,出言譏諷在香港出生的國民黨籍候選人馬英九是「香港腳」、「走香港路」,結果並不能阻礙馬英九以六成四的得票率獲得連任。
今次參選五都市長的14位候選人中,除了台北市長候選人之中有退休人士、家庭主婦、大學教授各一位之外,餘下的11位堪稱是藍綠兩營的精英,有一位行政院前院長、兩位行政院前副院長、四位行政院部會前首長,還有原有台北、高雄兩大直轄市的現任市長。以他們的質素、地位,如果仍沉淪於過往的惡質選戰,難免令兩岸四地民眾都失望。但願,台灣選戰的惡質文化自此終結,在今後的總統選舉、立委選舉中多些理性、少些躁狂,真正為大陸、港澳垂範民主。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