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波:直資學校家長有難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直資學校家長有難 - 李兆波

直資學校家長有難?我不是說全部直資學校的家長都有難,而是有些學校根本是以公司形式運作,高層以某些形式分花紅,而學校又可以經營小食、飯盒、遊學、書簿、校車、校服及畢業禮宴會等生意,真是一本萬利。
以畢業或是其他餐會為例,收費每位數百元,總共數萬元,真實花費可能比收入少,餘下的袋袋平安。遊學團更厲害,收費數千元甚至過萬元,真正開支大家都不知,除了是學校當局,學到的是甚麼呢?蝕本生意一定不會做,這又是一個收入模式。

可引入財務審計監管

畢業和遊學是一年一度,利潤有限,而飯盒、小食及書簿等卻長賣長有。會計上有個概念叫關連人士(relatedparty),此等商品背後的人士是否與學校管理層有關連,從而分享利潤?
此等商品對學生相當不利,因為他們沒有選擇,學校可以運用政策迫使學生、家長們光顧。情況好像一些主題公園,遊客不可以帶水或食物入內,只有光顧園內收費較高的餐廳。
一間中學每年的收入加上資助達1000萬元以上,主要用作支付薪酬。隨着學校的活動漸漸多元化,現有的制度不合時宜,家長及學生被蒙在鼓裏,管理層也未必可以應付如此複雜的商業環境。學校最好是多教學、少營商,或是把利潤用於學生事務中,這可避免給人經商多於辦學的形象。
既然學校如此商業化,把商業世界的監管模式用上也不為過,例如詳盡的財務報告及年度審計。
家長也要清楚直資學校不一定是好的,有直資中學的校長,似生意人多於似校長。
不過,好的學校是存在的,有朋友參加一個畢業禮,看到校長花了不少時間,以秀麗的文筆去介紹工作多年而獲獎的老師,當中帶着誠懇及委身。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