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會呈現新輿論生態 - 曾令俊

亞運會呈現新輿論生態 - 曾令俊

亞運會正在廣州進行,按照慣例,在威權體制下的中國,緊隨盛事而來的是對輿論的高壓管制和個人權益的惡意侵犯。可是從媒體的報道中我們不難發現,此次廣州亞運會所呈現的輿論生態與京奧、世博截然不同的。
歌曲《上海不歡迎你》、《廣州歡迎你》,歌詞都極盡嘲諷挖苦之能事,但卻遭遇了不同的命運。一方面,《上海不歡迎你》的主唱因公開演唱這首「不和諧」的歌曲,被當地文化主管部門約談「喝茶」;另一方面,《廣州歡迎你》的作者不僅沒有被相關部門約談,這首歌還讓廣州市委前書記朱小丹親自為亞運工程對市民生活的干擾而道歉,並且稱讚這首歌「講的基本還是事實」。

廣州公民社會漸成形

兩首歌曲遭遇的不同命運,很大程度上能夠凸顯出兩座城市不同的輿論生態。上海當局為了迎接世博,扼殺一切不利於世博會的言行,媒體呈現的都是廣大市民的支持和擁護,一切都為世博讓路,好像這個城市就是為了世博會而存在似的。而在廣州,媒體批評政府的聲音隨處可見,如市委常委蘇澤群所言「打開廣州報紙天天批評亞運工程」──媒體成天批評亞運工程擾民,以致廣東省的高層官員也不得不出來「作秀」。
同在中國,兩座城市的輿論生態卻相差如此之大,背後的原因不得不讓人深思。近年來,隨着廣州NGO數量和不斷打「擦邊球」的市場化媒體的增加,兩者所營造出的相對寬鬆的思想和輿論氛圍,逐漸形塑出公民社會的雛形。而建設公民社會也越來越成為市民追求的目標,可以這樣說,廣州公民社會框架已經基本形成。所以,相對其他城市而言,廣州有一個公民力量的表達角色。公民不平則鳴,政府被迫作出回應,這種相互的交流會逐漸形成更好的制度體系。從番禺焚化爐事件到如今的亞運會,我們都可以從中窺視到相應的交流機制和公民社會的影子。

市民權益受肆意侵犯

由於有了公民對亞運會的參與和介入,減少了當局在決策和執行過程中的「惡」,亞運宣傳不再像以往的盛事那樣,隨意侵佔公共話語空間,霸佔話語權;「不和諧」消息來臨時宣傳部門沒有統一宣傳口徑和打壓消息。
儘管如此,亞運會還是繼承了不少京奧、世博延續下來的「卑劣傳統」,為了盛事的「順利和成功」舉行,扼殺民間社會組織,嚴管民間活動、警力滿佈全城監視戒備。市民的權益受到行政權力的肆意侵犯,擾民和對個人權益侵犯的事常有發生,令民眾備添壓力,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擾民會」。這背後也反映了當局僵化和頑固的思維:當國家形象和個人權益出現矛盾時,個人權益必須做出讓步和犧牲以換取外國人對廣州的好印象。在這種扭曲思維的指導下,說不定亞運後又有「一場大火」把廣州當局的精心修飾都燒為灰燼。

曾令俊
內地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