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上星期五2.8級「境內地震」,希望可以是好事──希望香港特區政府由現在開始,可以不再「縱容」地產商繼續興建「超超超高樓」。
已經不幸「荒謬」興建完成的,當然絕對不能閒話一句「往者已矣」就當是「甚麼也不曾發生」,但是「蠢」都已經「蠢」了,又不能逐一即時拆掉,唯有冀望這些「愚昧超高樓」,在未來的日子,或可捱得住豪雨、山泥傾瀉、颱風,還有香港並不那麼頻密的地震。
以下是香港地震「小」史,根據「香港天文台」網站、陳文鴻先生專欄、USGS資料,略為綜合整理。
(1)深圳位處地震帶,是國家「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深圳市有「地震避難所」。「香港天文台」1905年開始記錄本港「有感地震」,至今已有166次。
(2)香港最強一次「有感地震」,是1918年,震央在汕頭,7.3級,是至今唯一在港引致損毀的地震。【其次較強者,有1905年澳門5.5級,1962年河源6.1級。】
(3)香港「境內地震」,共8次:1982年大嶼山以東海域,2次。1983年米埔,1次。1995年大嶼山以東海域,3次。2006年港島以南擔桿島海域,1次,3.6級。2010年11月19日,上星期五,后海灣,2.8級,震央距離香港15哩,深圳25哩。(請注意我們香港「境內地震」原來開始於1982年。)
【至於香港今次登上USGS地震圖,何以是「破例」?因為美國「境外地震」一般4.5級以下不上圖。破例,當然不會是由於我的「急郵」,但USGS極速回了信,並附「新華社」新聞稿。我好開心。有緣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