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直說:保增長忍通脹得不償失 - 胡孟青

青心直說:保增長忍通脹得不償失 - 胡孟青

內地10月份通脹率高達4.4%,超出3%的目標,所以有疑似放風以收集反應嘅「消息」話,中央有意把明年通脹指標定為4%,但似乎有違近期透過收緊信貸同管制物價以壓抑通脹嘅大方向。
10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升10.1%係通脹元凶,嚴打操控農產品同商品價格,已成為調控主要手段,人行自10月19日出其不意宣佈加息後,遲遲未再出手,明眼人都知係要保住經濟增長。
調控政策要收效,就要擇善固執堅持到底,否則只會削弱政策功效,搞到唔湯唔水虎頭蛇尾。《人民日報》評論文章話到明「不會以犧牲經濟增長和打壓股市為代價」,要成效就要付出代價,股市內有咁多同農產品及商品市場血脈相連嘅資源同原材料股,難道可以不動如山?

拖累資源股難維穩

最佳例子要數近期內地嘅柴油荒,根源係因為發改委遲遲唔肯按成品油調價機制啟動加價。「石化雙雄」中石油(857)同中石化(386),既要面對人民又要面對股東,惟有惜售或放慢銷售速度以自保,尤其係當零售價低於批發價,邊個仲會肯為人民服務犧牲小我?
煤電聯動就係典型失敗中嘅失敗,只有電廠才會慣性就範,亦因為咁,國策變相幫投資者收窄選股範圍,可以睇少一瓣。做生意最忌唔加得價,冇議價能力且多做多蝕嘅生意,根本唔應該攞出嚟上市獻世搵小股東笨。
一支針無兩頭利,通脹本來就係被動嘅指標,高通脹更加係不能容忍嘅現象,原因係當經濟增速追唔上物價,利用加息呢個貨幣政策應對,至係最有效嘅打壓通脹手法。透過加息,資金熱錢會再衡量炒作風險同回報,喺唔同風險度嘅資產之間再進行分配,總好過俾機會成本極低嘅EasyMoney搞垮,經濟增長目標反而可以調低啲,應壓唔壓,唔應保卻保多咗。

胡孟青
作者為獨立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