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和內地A股經過上兩周和昨天的大跌後,已經對內地的通脹及相應的宏調措施有所預期。在未來幾個月,投資者希望內地的宏調措施不是一刀切或是太過行政主導(如非常多的限價令於各種不同的商品及日常用品),當然還要內地的通脹指標如CPI等不再創新高,那麼大市也許有機會在低位整固。但是,另一方面本周是美國感恩節,而且新一輪的IPO當中並沒有任何特別(巨無霸或新概念),再加上現在臨近年底,市場的氣氛亦可能開始冷靜下來,因此港股在年底前再創新高的機會率並不是很大。
當大市跌定後,投資者可能要重回尋寶遊戲,那就是從一眾中型實力股中找出脫穎而出的公司。相信讀者亦知道筆者一直鍾情一眾黃金零售股,尤其是周生生(116)及六福集團(590)。
港股年底前難創新高
另外,近期筆者特別留意一眾非銀行金融股,特別是惠理集團(806)。惠理的估值並不算非常便宜,往績市盈率高達36倍。但隨着今年香港股票表現突出,相信惠理集團旗下的基金能在今年收復海嘯前所創下的「高水位」。展望未來,該集團可以開始徵收表現費(高達15%至20%的基金回報),而不再是依賴基本的管理費(大約1%至2%)。因此,如果基金明年(當然這個因素最難控制及預測)續有良好表現的話,那來年公司的盈利將會大大提升。不過,最令筆者看好的則是如果惠理集團改變營運模式,包括經營傳統的互惠基金,那麼在長遠未來,其增長空間將會是無可限量的。美國最大的互惠基金集團如Blackrock和PIMCO等俱管理逾2萬億美元資產,相比起惠理集團現時的78億美元不可同日而言語。
筆者或相關人士持有上述投資工具
楊延德
中環資產投資有限公司董事
mailto:[email protected]
逢周二、三、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