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鴛鴦眼難察醫得遲變弱視

幼童鴛鴦眼難察
醫得遲變弱視

【本報訊】外表看來與常人無異的7歲小女孩Jessica,左眼原來患有先天性嚴重遠視問題,數年前只餘一成視力,右眼則視力正常,「鴛鴦眼」導致她左眼弱視,但一直不被察覺。有眼科專科醫生表示,由於這類患者仍有一隻眼睛正常視力、對生活無礙,故家長及患者不易察覺,容易延誤醫治,造成長期弱視。 記者:梁德倫

Jessica於3歲半時,在幼稚園接受視力檢查才被發現左眼視力問題。其母許太表示,一直以來都不察覺女兒視力有問題,「以為佢視力好好,跌咗粒飯落地都識執返,唔覺得佢睇嘢有問題」。待女兒接受全面檢查後,才發現其左眼先天性有700度遠視,「驗眼時連20呎外最大隻嘅字都睇唔到」。

三歲宜作全面視力檢查

許太其後帶女兒接受眼科醫生治療,除佩戴眼鏡外,每日都要接受數小時遮眼治療,將視力良好的右眼遮蓋,訓練女兒用左眼視物,「初時佢好抗拒,要諗好多辦法先令佢接受到遮眼治療」。經兩年多的治療後,Jessica現時左眼視力漸漸回復至正常。
眼科專科醫生于秉安表示,弱視是由於腦部視力區域發展不成熟所致,若嬰兒在出生至8歲這個視力系統發展的黃金階段,因為不同原因令眼睛因未能提供清晰影像讓大腦視力區域發展,便會造成弱視。根據資料顯示,本港8歲以下學童約有2%至4%患弱視,但一般都沒有表徵。
他指出,有三大眼疾可引致弱視,分別是屈光不正、斜視及阻礙性弱視。例如近視逾400度、遠視逾300度等,甚至雙眼度數偏差過大,都會造成弱視。此外,患斜視的幼童由於雙眼不協調產生複視,致大腦為解決問題抑制斜視眼的影像,造成斜視。部份患先天性白內障、眼瞼下垂、視網膜脫落等的幼童,也可能導致弱視。
治療弱視的黃金時機是在8歲前,于秉安稱家長可於幼童在六個月大時,便透過視力檢查找出會否患先天性眼疾,並於3歲後帶幼童接受全面的視力檢查。若幼童有嚴重屈光問題便應佩戴眼鏡矯正視力,其次也應定時為幼童佩戴眼罩,遮蓋視力良好的眼睛,訓練大腦使用視力較差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