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香港精神聽得有點濫了。一直放心底的東西,被田少、曾特首、霍震霆一提,就變質了。黃蘊瑤說:「很多事都要堅持、付出才有收穫,要走出第一步,才有第二、三步的結果,不要太輕易放棄!」說得很不錯,但運動員比市民幸運的是,有規則、裁判、透明度,透過公平競技去達成夢想。
運動場外呢?許多人窮畢生之力,供房子也就罷了,地產商還忍心蓋發水樓,豪奪幾十萬!他們怎不講香港精神?假如當年超人3父子日夜黏膠花,所得8成用來供樓坐車吃飯,他們會不會發火?既然獅子山滿身疙瘩(蓋樓),維港被屏風樓擋住了,太平山被摩天大樓一開為二,證明時代已經變了。
商家、政客不顧香港精神,如今卻借亞運大肆宣揚之,目的就是讓我們當溫順的小羔羊,或像頭牛一樣光幹活不用腦子。港鐵比誰都高明,早在亞運前已經褻玩香港精神:「唔好意思,當年……。」他怎麼不提:「唔好意思,我剛賣了你們光豬!」所以別動不動說香港人仇富,是你們把自己變成金錢禽獸。
運動員是純真的,金牌運動員則是純真的幸運兒,很容易成為政客、巨賈的工具。田少撰文提到所謂港童現象,希望政府加強宣傳運動員的成功歷程,鼓勵年輕人努力不懈云云。我們的確該像父母輩那樣努力,但也該思考身邊的事情,不要被「香港精神」迷暈。記住:發財要立品,升官要愛民。
文:法比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