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導演一齣為趙連海案找下台階的「保外就醫」鬧劇,被港區政協委員劉夢熊指為「無恥」,昨日本報頭版也以「北京之恥」為題。只不過,中共當權者現在還知道「恥」字怎麼寫嗎?
比如說,早前中國外交部指諾貝爾委員會把和平獎頒給一個中國囚犯,是對中國司法的挑戰,然而,早幾天在趙連海案上訴期未過的時候,官方新華社就發表一篇文章,談趙連海的「犯罪事實」,法院如何依法判決,這種以官方言論對未最後定案的司法案件作評論,不正是對中國司法最粗暴的挑戰乎?倘若中國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司法程序,可以一筆抹煞被告的上訴權,那麼其他法治國家會怎麼看中國的司法?會不會尊重連中國自己都不尊重的司法裁決?
又比如說,新華社發文的重點是,指趙連海的兒子的結石在08年10月已經醫院免費診治後痊癒,而且也已將他列入「輕症患兒」的賠償範圍,而趙連海仍然聚眾鬧事,因而認為法院對他的裁決是依法、合理。換句話說,若趙的兒子沒有治癒,還有理由為兒子喊話,現在你兒子都好了,為甚麼還要為其他人出頭?這種說詞,實是鼓勵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邏輯,也是對社會上一切仗義行為的否定。中國幾千年來的「人溺己溺」和「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義心腸與行為,都被中共掌權者的自利意識否定了。
今年2月27日,溫家寶總理在與網友線上交流時,說中國受毒奶粉之害的兒童高達3000萬。中國20年來百姓有毒食品之苦,已使餐桌安全成為大陸人民與港澳同胞的深深憂慮。藉毒奶粉事件,有人向政府提出保障食品安全的要求,實是對中國政府聲稱中國特色的人權就是生存權的回應,而趙連海的呼喊口號、接受境外傳媒訪問等等,也不過屬於憲法保障的公民自由範圍。中共連自己提出人民的生存權也公然不顧,還有甚麼「恥」可言呢?
昨天,旅美學者、受劉霞委託處理諾貝爾和平獎的代理人楊建利博士在本報發表文章,呼籲中國領導人批准劉霞出國代劉曉波領和平獎,以免12月10日的頒獎大廳的領獎人的空座位,給中國政府「控訴性」的象徵意義,為中國人權的惡劣狀況添加有力論據。
楊博士儘管仍抱希望,但看來「空座位」已成定局。中國不僅不會准許劉霞出國領獎,甚至所有可能出席頒獎禮的內地人士,都一律禁止出境。上星期五晚上,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何光滬因去新加坡參加學術會議到達北京機場,就被海關人員阻止出國,提出的理由是「你出境可能危害國家安全」。何光滬推斷他被阻出國的原因,是劉霞曾開過一份邀請出席頒獎禮的名單,他的名字就在其中。
早前中美舉行經濟高峯會,副總理王岐山對美方表示,中國堅持經濟問題不要政治化。可是,中國因諾獎事件,取消了與挪威的一些預訂商貿交流。中國又用經濟手段向所有被邀參加頒獎禮的各國大使施壓,要求他們拒絕出席典禮。現在俄羅斯、古巴、伊拉克、哈薩克、摩洛哥已表示不會出席。另16個國家未作出回應,其中韓國表示正考慮本身的價值觀以及與北京關係的衡量,顯得左右為難。
諾貝爾和平獎一百年來的歷史,本屆可能要創下兩個「第一」,一是這是有史以來連受獎人家屬也不能前來領獎的諾獎典禮,二是第一次有一個國家因自己的公民獲獎而感到如此憤怒,盡全力阻止自己國民出席也阻止其他國家大使出席的典禮。
中國民窮國富,政府財大氣粗,也夠惡了。惡到連自定的司法程序也不顧,連中國幾千年來表面的仁義傳統也不顧,自己說過的甚麼經濟問題不要政治化也顯然不是一以貫之的原則。為了維護政權,不惜撕破臉。中國說不稱霸,但實際上干預他國是否出席一個典禮,已十分霸道了。然而,即使有一些國家為了經濟利益向中國的霸權屈服,也只會使世界人民心裏鄙視這個頻頻取得惡霸「第一」的國家。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