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補地價 計少面積兼打折政府涉向長實送17億大禮

「1881」補地價 計少面積兼打折
政府涉向長實送17億大禮

【本報訊】尖沙嘴前水警總部活化項目「1881」屬區內炙手可熱靚地,長實中標後擴充樓面面積,地政總署卻錯用測量資料,計算地價時少計兩成二面積,連同計算此項目另一項補地價的金額只及市價的四成七,長實變相共少付政府17億元。審計署已就此事開納檔案,將要求地政總署解釋,不排除展開調查。有立法會議員質疑港府向長實送大禮。
《南華早報》昨日報道,長實旗下公司03年中標,投得廣東道一級歷史建築前水警總部活化項目。長實最初向公眾展示的圖則的樓面面積為5,610平方米,其後面積多次修改,最終圖則增加1,603平方米,即7,213平方米。若實際面積超出此數,就需補地價。
該報道引述地政總署回覆稱,留意到07年的測量資料顯示樓面面積為5,610平方米,與實際的7,213平分米有差異,又把責任推向長實,指5,610平方米的資料由長實提供。換言之,政府計算地價時少計1,603平方米。以去年廣東道商舖每平方米平均市值100萬元計算,即港府少收16億元。
發展局昨晚發表聲明改口風,拒不認錯。局方解釋,長實07年聯同屋宇署及地政總署實地詳細測量,確認實際總樓面面積為5,610平方米。規劃署01年資料顯示,歷史建築可發展的額外總樓面面積為7,900平方米,「不存在給予發展商額外樓面面積的情況」,但當時沒有實地測量。

審計署開檔案跟進

發展局又稱,長實最後建成的樓面面積為7,413平方米,比圖則設定多了200平方米。地政總署去年遂要求長實補地價,額外繳付9,453萬元。不過,局方未有解釋為何最後樓面面積低於歷史建築可發展的7,900平方米,仍要求長實補地價,說法前後矛盾。
無論如何,以市值計算長實應補地價,200平方米理應值2億元,即地政總署的定價僅及市價的四成七,少收逾1億元。
審計署高級審計師陳成熹向本報表示,由於有報道指地政總署計錯面積,公眾也關心,審計署已開納檔案,將向地政總署索取有關資料,現階段不能確認是否展開調查。
第一太平戴維斯執行董事陳超國指出,去年廣東道商舖平均每平方米值100萬元。今年初英皇國際投得廣東道舖王,更以每平方米753萬元成交,「1881人流多,價錢一定唔會低」。立法會議員陳淑莊將要求政府提供當年交易合約等文件弄清事件,「地價計少過千平方米,再補又送折頭,今次長實連汁都撈埋」。

「1881」面積差距

原設定樓面面積:5,610平方米
經修訂樓面面積:7,213平方米
建成的樓面面積:7,413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