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首次透過金管局提供的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平台,在港招標發行人民幣國債,資本市場人士相信,此舉為未來財政部在港常規(定期)發債鋪路,而享有高信貸評級的官方或半官方機構發債體,日後亦可考慮採用此平台招標發債。不過市場相信,傳統經金融中介機構任包銷商以累計投標方式定價的發債模式,仍會並行沿用。
首藉金管局平台招標
金管局發言人說,CMU的好處是透明公開,由於採用招標形式,對價格形成過程較好,希望日後有更多發債體應用金管局的平台進行投標,CMU的會員包括國際清算機構如歐洲清算(Euroclear)及Clearstream,故能通過國際網絡,提供海外金融機構參與CMU的業務。
CMU平台現可支援以港元、美元、歐元及人民幣等4種貨幣,招標發債,外滙基金票據及債券、官債等,均藉CMU平台招標發行,大部份在港發行的債券,亦會託管在CMU系統內。
對於有投行擔心,金管局推動CMU平台,會取替包銷行生存空間,一大型銀行資本市場主管認為,只有信貸評級極高的主權或半官方機構,才能吸引足夠參與商招標興趣,否則在「包底」欠奉下,隨時會因落標太低無人問津而形成「爛尾」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