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專訪交銀國際:炒樓資金轉炒股

基金專訪
交銀國際:炒樓資金轉炒股

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措施(QE2)拉開序幕,為「升升不息」的本地物價與樓價帶來壓力,市民手上紙幣難逃貶值厄運。上周五,中港同日出招,中國加存款準備金;香港則打擊樓市炒家。交銀國際資產管理董事馮時煖指出,港府打擊樓市措施將令炒賣樓宇的資金轉投股市,該行維持恒指在12個月內見28000點的預測。
馮時煖表示,目前市民在配置資產時,需以抗通脹為主題,將投資重心置於股市。雖然港府出招遏抑樓市炒風,但聯繫滙率的因素,令港息仍處於低水平,該行維持恒指目標不變。

宜投資抗通脹抗港幣跌

至於內地,基於明年三月是中央領導人換屆,中央在3月前再出招並不為奇,該行在選擇抗通脹股份的時候,已考慮政策因素。馮時煖看好新能源、醫藥以及新能源汽車「三大心水」股份。
馮時煖指,「物業價格升,石油價格年底可能破90美元,而人工增長都不會太高……所以對普通市民來講,未來投資部署應以抗通脹、抗港幣貶值為主題。」他開門見山,認為投資者再作部署事不宜遲。
有關其他投資領域,馮時煖指出,本地樓市升到癲,不排除政府再推出措施調控,投資有風險;債市受利率拖累,回報率並不吸引;金價已突破每盎斯1400美元,高追風險大。惟獨股市仍有上升空間,投資者在配置投資組合時,股市應成主力。
QE2公佈後,有分析人士認為,QE2概念已偷步炒完。但馮時煖並不認同,認為資金是否能一步到位、最終效果也是未知之數,故熱錢不會加速流出。
中國方面,內地上月通脹率達4.4%,令市場大跌眼鏡,更盛傳加息遏通脹。馮時煖表示,不排除人行短期內加息,內地試過連續加息五次,A股仍照升如儀。此外,市場對加息應已有準備,只要加幅沒有超過預期,投資者暫時不宜過於悲觀,反而可配置一些具有抗通脹概念的原材料及保險股。
新能源與醫療股是馮時煖的心頭好。「新能源方面,我覺得太陽能值得重點關注,只要材料、技術得到提升,令成本得到控制,他們的盈利將可飆升。」他表示,儘管太陽能股份偏貴,但仍有很多增長空間。
「你看騰訊(700)從05年開始,年年都在喊貴,現在照樣升到170多元。」他認為,在材料、技術提升方面,相信只有幾間龍頭才能「跑出」,故平日一定要「跟緊啲」。

薦新能源醫藥環保車股

馮時煖還偏好從事研發的醫藥公司,認為隨着知識產權系統完善,中國醫藥研發企業具龐大增值空間。他年初時曾親身參觀藥廠,發現有藥廠正針對中國人體研製專門肝藥,「我認為這些專門藥物的研究發展,將是中國醫療行業的大方向,而隨着人均GDP上漲,個人醫療支出增加,一定有很大空間。」
至於大家吹捧的內需板塊,馮時煖看好具環保汽車概念的股份,認為中國在節能減排上不遺餘力的態度,將推動環保汽車快速發展。記者:應毓華

市況展望

‧12個月內升至28000點
‧市況雖然波動,惟預期未來幾季企業盈利增長良好
‧人民幣國際化及滙率上升對港股有正面作用
‧內地負利率情況更加嚴重
‧QDII和QFII額度持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