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灰灰,雨濛濛,氣溫降到15℃的初冬傍晚,港灣道運動場的室外游泳池內,一班游泳健兒無懼寒流,在泳池中拚命的游呀游,當中包括朱健驊,一位年僅17歲的視障運動員。「啲同學都問我:『點解你咁勁,唔凍咩?』我真係唔怕喎,都唔係好凍啫」。說罷,他自信地、嘻嘻地笑一笑。有誰想到眼前這位赤膊抗禦低溫的少男,以前是一個入醫院當食生菜的弱男呢?
習泳後孱仔變壯男
游泳,絕對是朱仔的動力來源。年僅17歲的他,未被右眼完全失明、左眼弱視的缺陷難倒,7歲開始習泳,10載艱辛路,漸見成果。08年有份締造1小時內最多人接力游泳的健力氏世界紀錄;同年又在香港傷殘人士游泳錦標賽中勇奪3金2銀,去年則代表香港遠赴日本參加「2009東京青少年殘亞運會」游泳賽,今年有可能代表出戰殘亞。以香港飛魚方力申為偶像的他,最想成為優秀運動員。
「最初學游水係有啲困難o架,好驚會撞到人」。原來對一個視障人士來說,習泳的最大難度是如何不碰撞迎面而來的泳客以及游泳時保持直線。「我咪摸住專線嘅浮波一路游、順住咁去;我都試過撞到人o架,游緊水時乜都睇唔到,一撞落去都幾痛。」朱仔說。
千里馬如果碰不到伯樂,不會有出頭一天。幾年前某一天,一個盲人輔導會舉辦的活動日中,香港傷殘人士體育協會游泳總教練張煥文發現場內有位小朋友異常「標青」,「點解呢個小朋友咁鍾意教人?我同身邊啲阿sir講:呢個細路仔幾叻喎。嗰晚即刻同佢媽咪傾,想教佢操水」。他「中」的明日之星就是朱仔,「朱太答應帶佢嚟學水,我就一直教到佢家。」張煥文說。
在旁的朱太點點頭,大讚張教練慧眼識英雄。她憶述囝囝小時身體孱弱,一個月最少入醫院一次,常常半夜發高燒,最初學水也因體弱而障礙重重,「有時一轉天氣,佢唔舒服就要停學;但停咗一、兩堂去游番,好多嘢又唔記得,要重新學過」。
練水三、四年後,朱仔終由孱仔變壯男,此後病痛大減,心肺功能「升呢」,就算是寒流襲港,都一樣如常「噗通、噗通」跳落水。朱仔說,是游水令他身體強壯兼自信心增強,但也曾經有過灰心時刻。某次出賽,獎牌志在必得,卻因為游錯泳式令好夢成空,當時他即場「哇、哇、哇」喪哭。
支持本港申辦亞運
朱太爆料指,有時眼見其他泳友「升組」,朱仔便會閃出放棄的念頭,「佢會問點解我游嚟游去都係呢組?我唔游喇」。正在心光盲人學校念書的朱仔有時也會以「功課多」或「今日攰」而借故不練水,「但一喺比賽中攞到成績,佢嘅信心同毅力又會返晒嚟」。朱太不諱言囝囝似乎熱愛挑戰,遇強越強。
特區政府應否申辦2023年亞運會?坊間眾說紛紜,朱太與朱仔都舉腳支持。朱仔說運動員喜歡在自己「地頭」作賽兼攞獎;身為運動員家長的朱太也讚好,「尤其對殘障運動員嚟講,出外作賽有一定難度,就算運動員有能力、有成績,都未必去得到」。
朱太不忘批評當局對殘障運動員照顧不足,希望在訓練場地及設施配套上多給支援,「好似游水咁,肢體傷殘同視障人士應該分別有專用水道練習,家咁樣(混合),就好容易撞到人」。
記者 許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