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野 - 邁克

新視野 - 邁克

這幾天看過的演出,最有資格擔當「新視野」美譽的是榮念曾的《舞台姊妹》,膽大心細crossover了崑曲、巴哈、西洋歌劇、舞蹈和現代劇場,感情之豐富和視覺之華美,教人衷心折服。偏偏它不是康文署「新視野藝術節」的項目─兩年一度的盛會越辦越精彩,可惜因為十一月初才返港,只趕得及欣賞下半截的四齣,錯過了非常想看的《羽》。請允許我雞蛋裏挑骨頭:任何藝術節甄選或委約節目,當然都有限制和難處,但既然旗幟打得這麼鮮明,路線應該可以更加清晰吧,談不上視野也說不上新的偶像劇,縱使掛頭牌的明星有保證票房功效,還是少邀約為妙。因小失大枉擔了虛名,何苦呢?
身有屎的導演切勿勞氣,我針對的是閉幕的《牡丹亭》和《金鎖記》。將坂東玉三郎帶來香港,望到頸長的粉絲高呼「哈里路亞」不在話下,但遷就演出者特殊背景而打造的「簡約」崑劇,裁剪一點梅蘭芳塵封的〈堆花〉進沖淡了的張繼青版本,怎麼好意思稱為視野?賣花讚花香的場刊文章力捧主角為「中國傳統戲劇復興的領軍人物」,更失實得令人竊笑,人家白先勇都沒有把這種金往臉上貼哩,幾時輪得到歌舞伎國寶領blingbling的風騷?《金鎖記》改編成京劇,倒真令張迷耳目一新:讀過原著那麼多次,從來不曾察覺曹七巧是可憐的色盲,手執紅羅替女兒纏足,三番兩次宣稱那是「九尺素帛」,也粗心到沒有留意,那個嘴唇切切一大碟的淒涼媳婦,行房高潮時會大打噴嚏。稍有血性的觀眾,早就傚法氣得臉皮紫漲的親家母拂袖而去了,看到完場的我簡直自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