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道:廣東大肆興建核電廠 計時炸彈圍香港

專題報道:廣東大肆興建核電廠 計時炸彈圍香港

「現在我必須指出,核反應是一個安全威脅。」66年前,愛恩斯坦的警告阻擋不了核時代來臨;24年前,切爾諾貝爾核電廠洩漏導致9萬人死;近年,大亞灣核電廠屢被踢爆洩漏輻射;未來,廣東省的核反應堆數量由5座倍升至逾30座。環保團體估算,南中國發生切諾式大災難的機率將暴升至3%,比死於戰爭的風險還要高。一旦港人接納環境局建議增加核電供應,多建一個核電廠,等於多一顆死亡炸彈。
記者:白琳

國家能源局提出「十二.五」能源發展,目標2015年把非化石能源比重增至11%以上。世界核能協會的網頁顯示,廣東省正在興建5座反應堆,又計劃多建22座,當中9座2017年完成。連同現時正在運作的5座,未來該省最少坐擁32座核反應堆,全部在本港方圓250公里內;加上福建及河南等鄰近省分,南中國未來最少有71個反應堆。

綠色和平成員日前到立法會,抗議內地擴建核電站,要求港府反映港人的憂慮。

請願人士月初在旺角上演街頭劇,向途人展示核輻射的災難性後果。

核災難死亡率高過戰爭

港府緊跟中央,密謀增加核電供應。環境局發表氣候變化諮詢文件,諮詢期下月屆滿。當中最受環保團體關注的,是局方建議把核電供應比例由現時23%暴升至50%。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古偉牧解釋,新、舊式反應堆每年發生切諾式災難的風險為百萬分之一及十萬分之一,假設每個反應堆可運作60年,南中國所有核電廠建成後,60年內出事風險將大增至三十分之一,即約3%,比戰爭死亡率的2%多五成,每天食一包煙的死亡率僅1%。上述機率還沒把核電廠使用中國製組件構成的額外風險。世界核能協會的資料顯示,未來新建成核電廠的中國製組件將增至90%。雖然法國有58座反應堆,但平均每9,000多平方米有一個反應堆。未來廣東每6,000平方米就有一個,密度冠絕全球。
古偉牧續指,若香港增核電供應比例,即增加250億度電,需要多一間核電廠,規模與大亞灣相若,出事風險又再提高。中電行政總裁包立賢曾對外國傳媒透露,正與內地商討,在廣東興建新核電廠。環境局一直對此含糊其詞,向本報表示正考慮在內地規劃的核電廠中,研究尋求核電供應。局方也沒有正面回應眾多核電廠對香港的風險為何。

中電日前被踢爆隱瞞大亞灣洩漏核輻射事件,多名市民抬着十字架到中電抗議。

團體促環境局重新諮詢

古偉牧批評環境局「博大霧」,欲借應對氣候變化的外衣包裝增加核電政策,沒有交代是否增加核電廠下諮詢,對市民不公平,「家好多市民仲未知,呢份文件其實係講緊核電」。他要求環境局抽出核電政策重新諮詢,並交代新核電廠的型號並為香港評估安全風險。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氣候項目主管余遠騁指出,內地核電需求龐大,規劃中的核電廠只夠供應內地,本港極有可能需要額外興建核電廠。他說:「起一間就等於多個炸彈。切爾諾貝爾事件影響成個歐洲,如果廣東省出事,香港一定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