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共同體:女殺手與麻甩佬 - 馬啟仁

男女共同體:女殺手與麻甩佬 - 馬啟仁

先講兩句有關樂壇的,有否覺得香港歷來都是出產男歌星比女歌手多?有朋友以一個非科學也不正式的講法向我分析,男歌手多,皆因樂迷從來都是少女多,即是話女歌迷多過男fans,又基於異性相吸下,男歌手,甚至男明星,就普遍比較吃香了。
謬論講完,講番體壇,觀乎最近亞運的走勢,又發現女將們終於撐起大半邊天,這個當然與男fans或女fans那群多人頭沒關,而是歸功於女將們的實力了。
話雖如此,運動之所以感人,與故事是否動聽極有關係,所以當黃蘊瑤那天,不幸炒車人仰馬翻,然後她又頂住痛楚繼續比賽,還要在最後一圈力壓泰國選手,千辛萬苦銀牌到手之後的「爆喊」場面,整個場面不知搞喊了幾多電視機旁邊的觀眾,當中最令人動容的,恐怕也因為她是女兒家吧,更加令人憐愛不已,據講黃蘊瑤後來看到報道時,嫌自己攞獎時唔夠靚,哈,就是那素顏,才更令人感到實在。
其實,我也很關心另一位港隊車手刁小娟,她也是無辜的意外受害者,卻因為甩骱無法再戰,難得之後她也向隊友講了句放心,然後就療傷去了。
運動場上女將故事特別吸引,而另一方面女孩子的外形與樣貌,也越來越變本加厲的佔據了傳媒的篇幅,原因是體育版多男讀者?又或是正路的報道吸引力不足?你看亞運的報道,差不多每天都見到沙排的相片吧,但你可能只知道啦啦隊的泳衣是甚麼顏色,卻未必知道究竟比賽誰勝誰負。
然後鏡頭一轉回到上周中大球場,巴拉圭實力強橫,本來就應該吸引到識波之人,但若你在場外做街訪,球迷們最熟識的兩個球員,可能就是辛達告魯斯和莉爾莎列基美了!然後當後者爽約沒到場時,也就有一大班「睇波」的不入場了。
畫面再一轉到澳門,一年一度的格蘭披治又來了,比賽熱鬧依舊,但佔據最多報道篇幅的,還是一班班笑容滿面的車模,不敢想像,沒有女孩的運動世界,我們這班麻甩佬的日子怎麼過?
文:key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