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出戰亞運的香港單車隊,可說是大贏家,為港隊增添多個金牌。除室內花式單車外,公路、場地和山地單車賽,都是屬於最大運動能力的項目。運動員不但需要掌握優秀的技術,而且必須具備超強體能,才有望爭牌。
在本港,單車是精英項目之一,所以得到的運動科學支援也是最好的。單車選手會按訓練的周期,接受不同的生理評估,並配合多元化的強度變化訓練,採用科學化的分析來提升表現,務求取得最佳成績。
以「最大攝氧量」為例,即是指人體在每分鐘每公斤體重所攝取到的最多氧氣量,英超的頂級球員約為60~65mlO2/kg/min,而黃金寶等競賽的單車選手,則高於80mlO2/kg/min,比英超球員還要高約20%的攝氧能力。
在日常訓練中,單車選手會被抽出血液樣本,進行生物化學分析,以用作準確評定訓練強度是否適合。他們常在胸口戴上心跳錶,記錄每次訓練的心率變化,計算身體負荷能力。
體育學院近年購買了模擬高原訓練的壓力箱,目的是加快運動員的身體恢復,效果顯著。再者體院更添置了一部全港最快的跑步機,專為測試單車手之用。
文:雷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