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面對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措施(QE2)引發熱錢來勢洶洶,中港監管機構大合奏,齊齊出招,打壓流動性過多及遏止通脹,人民銀行繼上周三後,於10日內再度調高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是年內第5次上調。目的為加強流動性管理,適度調控貨幣信貸投放,並於本月29日生效。
記者:劉美儀 應毓華
分析師估計,人行未如市場預料加息0.25厘,卻接連增加準備金率,相信是針對性控制銀行信貸及熱錢囤積炒賣,紓緩通脹,避免加息「一刀切」拖累整體經濟增長。
人行於本月10日公佈,由本周二(16號)起上調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至17.5%,當局昨晚再公佈,為加強流動性管理,適度調控貨幣信貸投放,決定於本月29日起,將準備金率調高0.5個百分點至18%,料因此凍結資金逾3000億元(人民幣.下同)。
月底實施 料凍資逾3000億
上月中,市場傳聞人行已向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及招行(3968)、民行(1988),差別徵收多0.5個百分點準備金率,至下月12日止,換言之,經是次調整後,四大行準備金率會增至18.5%。
人行行長周小川本月初表示,需挖「池子」蓄積熱錢,避免其直接衝擊經濟。他昨日重申,可以採取一些管理措施,盡可能地防止更多熱錢流入。
周小川提到,如果短期的投機性資金進來,希望把它放在一個池子裏,並通過對沖不讓它氾濫到中國的實體經濟中去。等到它需要撤退的時候,再把它從池子裏放出去…。內容沒有新觀點,不過,他強調,儘管經濟領域不可能完全杜絕套利的現象。「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是在宏觀經濟上保持基本平衡,注意防範各類風險,該對冲的要對冲掉;其次,盡量防止投機性行為,減少通過套利機會來發財的管道。
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昨第一時間出來解畫,指選擇加準備金率,主要目的是控制未來一段時間貸款上升,而加息的主要目的是調控百姓對通脹的預期。
李稻葵表示,物價及資產上漲預期的上升,是現時內地面臨的主要問題,未來會適時收縮流動性,「國內外種種迹象表明流動性還會增加的情況下,進行調整,未來幾個月貸款增幅略有下降,是為未來宏觀調控策略改變做準備。」
李稻葵還向股民預告,未來股市可能應聲下跌。他指出,過去人行14次加存款準備金率,股市有11次於翌日下跌,最大一次下跌幅度達4.25%。
專家:加息加準備金續來
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未來準備金率還有上升空間。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認為,對收緊流動性來說,加準備金最有效,預計12月還有繼續上調的可能性。中信銀行國際中國業務首席經濟師廖群解釋,未來加息與加準備金率會交替進行,下月CPI公佈之後還有一次加息及加準備金率的機會。
中信銀行國際執行副總裁兼司庫陳鏡沐估計,年底前不排除當局會正式加息,並繼續積極透過上調準備金率控制信貸增長。恒生銀行(011)總經理馮孝忠亦指,上調準備金率可收緊市場過度流動資金,控制銀行信貸,亦避免銀行向囤積炒賣商品人仕放貸,從而減輕物價上升壓力。
今年以來內地收緊銀根進程
1月12日公佈 1月18日實施
‧加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六大銀行加至16%,小型存款類金融機構加至14%,農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機構除外
2月12日公佈 2月25日實施
‧加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六大銀行加至16.5%,小型存款類金融機構加至14.5%,農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機構除外
5月2日公佈 5月10日實施
‧加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六大銀行加至17%,小型存款類金融機構加至15%,農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機構除外
10月11日公佈 10月13日實施
‧中行、工行、建行、農行、招行及民行被要求實施差別存款準備金率,上調0.5個百分點,為期2個月
10月19日公佈 10月20日實施
‧加一年期存款及貸款基準利率各0.25厘
11月10日公佈 11月15日實施
‧包括工行、農行、中行、交行和光大銀行在內多家內銀被要求差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為期3個月
11月10日公佈 11月16日實施
‧加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計差別準備金率,六大銀行加至17.5%,小型存款類金融機構加至15.5%
11月19日公佈 11月29日實施
‧加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計差別準備金率,六大銀行加至18%,小型存款類金融機構加至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