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昨日經歷地震,曾在內地研究防震措施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焯芬呼籲市民毋須恐慌。香港地震最強只會達黎克特制4級,建築物或大橋均可抵受,「有人感覺到,有人感覺唔到,最多會令市民虛驚一場,唔會有實質破壞。」
遇震災勿搭逃生
李焯芬指出,雖然香港部份斷層與廣東相連,而且地下斷層數以千計,但全部不明顯,「條條差唔多,唔會好似美國加州或者日本咁,有條好明顯嘅斷層。」他認為本港發生五級以上地震的機會近乎零,市民一般不需要逃生。
如果在外國遇上地震,應盡快逃往室外,由於地震可扯斷電線,切勿乘升降機逃生。若果不能走樓梯離開,樓層開始斷裂,又身處一至三層,可考慮跳樓逃生,否則或被瓦礫壓死。
有些建築在地震時晃動,有機會把人拋出去,如果身處高層,應躲在床底或枱底,若果衣櫃堅固,可躲在櫃內。如果櫃藏電線,就容易引起火警,不適合入內躲避。學生應躲在書桌下,用書包保護頭部。客廳太空曠,露台容易下墮,兩者均不適合躲避。在經常發生地震的國家,市民會預備照明工具和安全帽等求生用品。
天文台科學主任胡宏俊說,本港境內最強地震紀錄為黎克特制3.1級,並無傷亡。今次地震是今年第2次地震,上一次在3月發生,當時接獲8名市民報告有震感。本港平均每年經歷兩次地震,有一年曾經試過8次,今次地震很輕微,並非異常現象。
胡宏俊續稱,震感分為1至12度,本港1918年經歷最強震感,達6至7度,震感7度以上才會引致建築物損毀,10度以上則具破壞性。
地震應急答問
問題:地震時躲在哪裏最安全?
答案:應盡快逃到空曠地方;若無法逃離室內,宜躲到穩固的枱或床下
問題:地震時哪些地方不適宜藏身?
答案:不宜躲在空曠的客廳和容易下墮的露台,亦不宜匿藏於有電線的櫃子裏,因地震可能會觸發火警
問題:地震逃生時要注意甚麼事項?
答案:切勿乘搭電梯逃生,因為地震或會令地底電線折斷導致停電;一旦樓宇斷裂有倒塌危機,身處底層者或可考慮跳樓逃生
問題:平日如何防範地震?
答案:家裏宜準備一個預先放置食水、乾糧、照明工具、藥物及安全帽等的求生背囊,並應策劃地震逃生路徑,一旦發生地震,可立刻逃生
資料來源: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焯芬及《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