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印花稅15% 收緊樓按至五成落重藥 打炒家

加印花稅15% 收緊樓按至五成
落重藥 打炒家

【本報訊】樓價有升無跌,政府終狠下重鎚打擊炒家。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宣佈即時實施三項打擊炒樓措施,包括向兩年內轉售同一物業的買賣雙方,徵收最高相等於樓價15%的額外印花稅;將800萬元以上樓宇的按揭成數降低至六成,而1,200萬元以上更降至五成;以及取消遲交印花稅安排。政府表明,如措施成效不彰會再出招抑炒風。經濟學者認為三招能有效遏止炒樓活動,但樓價不會因而大瀉。
記者:馮永堅 呂雪玲

今次是政府推出「置安心」計劃及限制單位發水等規限後,年內第四度推出壓制樓價措施。
曾俊華昨多次以不正常來形容目前的樓市,並拋出一大堆「不正常」數據來支持要用重招對付炒家。他指,目前樓價升幅遠超市民收入,08年第四季供樓負擔比率為32%,今年第三季已急升至42%;一旦加息3%,負擔比率更會升至54%。此外,今年頭9個月,持貨一年內轉手的單位較去年同期激增1.1倍,其中84%單位屬300萬元以下,顯示炒風已蔓延至中下價樓,「炒家利用亢奮氣氛,吸引市民入市」。

今起簽正式合約即納規管

壓炒家三招中,以引入額外印花稅最辣。政府在現行徵收最高4.25%的印花稅上,分三級額外徵收印花稅。從今日起,如在6個月內轉售同一個單位,會被徵相等於樓價的15%稅率;在6至12個月徵10%;12至24個月就徵5%,「真正用家好少會兩年內買賣物業,應該唔會受影響」。即使在今日前簽訂臨時買賣合約,但未簽正式合約的單位,也會被納入徵收額外印花稅的範圍。此外,當局再不容許買賣雙方遲交印花稅。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

部份用家將被新措施殃及

除徵額外印花稅增加炒家成本,金管局昨同時出招收緊按揭成數,範圍並由自住物業擴展至非自住住宅、公司名義持有住宅及工商物業。
至於非自住物業按揭成數統一為上限50%。自住物業方面,價值1,200萬元或以上物業按揭成數上限由6成降至5成;800萬元至1,200萬元以下由7成降至6成,最高貸款額上限不超過600萬元;800萬元以下按揭成數則維持7成,但最高貸款額不能超過480萬元,換言之800萬元樓實際只可借6成。
曾俊華說,有關措施是針對炒家,如成效不彰會再推出更多、更辣的措施。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承認,措施或影響一些實際有需要的邊緣用家,然而金管局已盡量作出平衡。他表示,會密切留意巿場及宏觀環境變化,有需要時再作適當調校。

新措施宣佈後,有和富花園業主即劈價逾200萬求售。
黃冠華攝

學者:短期樓價料跌3%

政府消息人士指出,今次落重藥打擊炒樓,主要想向市場顯示政府是有決心,也有能力遏抑炒風;又指目前樓價已去到不合理水平,真正用家在這時候入市,要面對相當大的風險,政府也不想出現大批負資產業主,所以不鼓勵用家在這個時候入市,「真係自住嘅,其實遲一、兩年買樓都得,唔需要家樓價咁高仲入市」。
措施可減少投機活動,但未必有效壓低樓價。經濟學者關焯照說,今次遏抑樓市炒風力度明顯比之前強,又認為提高兩年內轉售物業的印花稅,將大大增加短期炒賣的成本,估計短期樓價會下調約3%。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指新措施有效遏抑短期炒賣,而政府目標是打擊炒賣而非降低樓價,所以市民不要期望樓價會因此明顯下調。
銀行及地產界人士均認為,投機成本大增下,交投必然萎縮,樓價可望暫時鎖頂,仍持有物業未能脫手人士,或傾向放租減輕損失,令租金增長放緩,有利紓減通脹壓力。

政府打擊炒樓三招

1)樓宇買賣在原有印花稅(最高為成交價的4.25%)外徵收額外印花稅,稅率分3級

物業轉售:‧6個月內
稅率:15%

物業轉售:‧6-12個月
稅率:10%

物業轉售:‧12-24個月
稅率:5%

2)取消延遲交印花稅,買賣雙方不可延遲繳交印花稅

3)降低物業按揭成數

物業成交價:‧$1,200萬或以上
按揭上限:50%

物業成交價:‧$800萬-$1,200萬以下
按揭上限:60%

物業成交價:‧$800萬以下
按揭上限:70%

物業成交價:‧非自住、公司名義持有住宅
按揭上限: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