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三分鐘心肺復蘇法增75%生存率

黃金三分鐘
心肺復蘇法增75%生存率

【本報訊】兒童心臟停頓個案罕見,一旦在醫院以外突然心臟停頓,獲救的機會更微,一名14歲女童上學期間昏厥並出現心臟停頓,幸好學校員工及時進行心肺復蘇法,八分鐘後救護員到場配合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電擊,成功救回女童一命。急症科醫生指,若心臟停頓後缺乏心肺復蘇,病人生存機會每分鐘減7至10%。

配合除顫電擊

港人處理急症的常識不算高,曾有調查指只有約12%市民回應曾接受心肺復蘇法的訓練,但今期《香港急症醫學期刊》滙報一宗兒童心臟停頓獲救的報告,全靠即時進行心肺復蘇,增加其後電擊的成功率。
報告中的女童去年曾在學校內昏厥三分鐘,入院後接受多項檢查也找不到原因,12日後再度暈倒,被診斷為癲癇。但一個月後她在上學途中突然失去意識,心臟停頓,學校員工即時為她進行心肺復蘇,八分鐘後救護員到場進行心臟除顫電擊,最終救回一命,送院進行救治及詳細評估,懷疑女童患上罕見的兒茶酚胺能多形心室心動過速。
急症科醫生指,能救回這名女童須配合多種外在因素,包括學校有員工懂心肺復蘇法,配合除顫電擊,才能提高生存機會。數據顯示,若能在心臟停頓後三至五分鐘進行心肺復蘇及除顫,生存率提升至49至75%。故鼓勵學校加強員工的急症訓練,及設置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