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奧議男:運動場的拜「金」主義 - 法比奧

藍奧議男:運動場的拜「金」主義 - 法比奧

以前覺得「志在參與」這句話很廢話,但廣州亞運卻讓我明白它的意義。香港單車手黃蘊瑤和台灣跆拳道選手楊淑君鏡頭前淚眼婆裟,前者說:「這次賽事很重要,因為下屆奧運沒有計分賽。」後者說:「我練那麼久就為了今天……居然不讓我比賽,我根本沒有機會表現。」
香港單車隊是體壇傳統勁旅,出產過洪松蔭、黃金寶等名將。單車隊和風帆隊每每引起市民的共鳴,是由於他們代表香港精神。有代表港隊的內地金牌球手曾說:「香港操練很輕鬆,早上練習,下午逛街、喝茶。」他們用獎牌拿走本土球員的參賽權。

扭曲體育真諦

本港體育界不乏金牌第一的高層,他們覺得本土運動員水平不足,於是透過優才計劃引入內地運動員。然而,運動是為金牌而設,還是強身健體呢?當然最健康的次序是,運動普及後冒起優秀運動員,他們走在頒獎台後,進一步推廣體育活動。
大陸對體育是絕對拜「金」,甚至出現含金量的叫法,金牌還分等級並論功行賞。他們有專門機構培育人才,運動員幼年離家、日操晚練,幾近爹親娘親不及教練親的地步。但隨着近年運動員明星化、商業化,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於是出現違紀拍拖的情況。新華社記者楊明在亞運期間,更質疑目前體制:我們金牌世界第一,國人體質卻明顯下滑,建議下屆亞運起淡化金牌,引入真正業餘運動員參賽。言論一出,社會譁然,但內地大型網站容納這樣的言論,不難看出整個社會都在反省拜「金」主義,希望本港體育大佬們三思。
法比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