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聞名的政治犯、緬甸民主領袖昂山素姬(AungSanSuuKyi),在過去21年歲月中,有15年在禁閉中度過,最近這一次軟禁就長達七年多。上周六剛重獲自由的她,前天(周三)談到如何度過這2,500多個失去自由的日子。
「不,別問私人問題」
65歲的昂山素姬,有兩點叫記者非常訝異:一是她保養得異常的好──不少國家領袖,如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Obama)及英國前首相貝理雅(TonyBlair),競選時年輕富朝氣,但上任不久就一臉疲憊、兩鬢添華髮;而昂山素姬長年被軟禁,與家人分隔千里,還受到暗殺威脅,但看來依然比實際年齡小十歲。難怪周日她一露面,有緬甸記者忍不住問她的「養顏秘訣」。
另一樣叫記者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平靜沉着。談軟禁歲月,態度淡淡的,就像一般人憶述航班因大霧延誤那樣──有些微不便,有點厭煩,但抱怨太多就太放肆了。不過,即使她聲明不想答私人問題,記者還是照問如儀。
「幽禁的日子並不是那麼難過」
一個活力充沛、才智出眾的領袖,長年過着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那種痛苦非普通人能想像。但昂山素姬說,日子並非太難熬。
「我只不過是住在家中,並不是太難過。我從來不是那種整天往外跑的人。我會聽音樂,運動一下舒展筋骨,諸如此類。可以說,我是非常深閨的人,所以日子並不苦。」尤其是跟緬甸2,100名政治犯相比。「試想想,那些年復一年被囚禁的人,日子又如何?」
眾所周知,昂山素姬常常靜坐冥想,過着有規律的生活。「其實我的事多得很,大家知道後都很驚訝。房子要清潔整齊,打掃得花點工夫。看書當然也花時間。每天還得收聽收音機好幾小時,因為我不想錯過任何有關緬甸的消息。
「我要收聽英國廣播公司(BBC)緬甸廣播服務,美國之音(VOA)和自由亞洲電台(RFA),這樣每天已得花五、六小時,佔了一天大部份時間,但我絕不能錯過。因為消息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沒有人會再告訴我。收聽廣播是我的責任。」
昂山素姬的讀物,當然受軍政府嚴格審查,英國作家勒卡雷(JohnleCarre)的間諜小說,以及比利時法語作家西默農(GeorgesSimenon)的偵探小說,都是她消遣的良伴;去年她因收留潛入她寓所的美國人而被控,上庭受審,更發現那些小說讓她「更了解法律」。
「我不想文章落入他人手中」
不少政治犯,會利用繫獄的日子,寫回憶錄或政治文章,但昂山素姬在軟禁期間,連執筆都不多。「我沒有寫太多東西,因為我不想──怎麼說呢──我不想留下白紙黑字,以免落入別人手中。」
「我告訴兒子,結他壞了」
前半生過着幸福家庭生活的她,43歲時為了國家而犧牲自己,忍受骨肉分離、丈夫逝世也不能奔喪的傷痛,「我知道這些問題,但當你作出抉擇,就必須準備接受任何後果」,尤其丈夫逝世,「家庭就破裂,兒子都不太好,幸好他們都對我很好,他們一直很友愛和明白事理」。
過去七年,昂山素姬只能看着幼子十年前訪緬留下的一套鼓和兩把電結他,還有就是把一對兒子每人各一封信讀完又讀,聊以慰解思子之苦。
獲釋後,她每天都跟人在泰國、正申請簽證入緬的幼子金.阿里斯(KimAries)通電話,但母子相見,大概仍遙遙無期。「我兩句鐘前才跟金通過電話。我告訴他結他壞了,他就說,那要買新的了。他又說,到過緬甸大使館,問簽證批出來沒有,對方只推說一無所知。我覺得他們這樣說有點蠢。」
「不能靠我一個人帶來改變」
自由誠可貴,民主價更高,昂山素姬無懼軍政府極權,甫獲釋就號召發動非暴力革命。「我承認,我不認為軍政府很想跟我對話,但我們不能就此放棄嘗試。」
「對我來說,革命意味改變,形體上、精神上、智慧上的改變。革命是由思想開始的,而且要由人民開始。大家對我的信任,令我非常感動和榮幸。但他們必須明白,改變不是由我帶來,大眾要幫忙帶來改變。」
即使軍頭迄今仍不跟她接觸,但她強調民主夢始終不變,並笑着說:「在看到民主緬甸出現之前,我看我最好繼續活下去」。
美聯社/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