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指香港樓市目前未存在泡沫,實情這只是一個假象,多個指標均顯示本港樓價已超高;而翻查IMF對本港經濟預測,無論是好景或低潮時期,與實情都是有差距。
三大數據引證樓價過熱
IMF指本港樓市未有泡沫,原因是現時的低息環境,以及市民收入有所增加。不過,恒生銀行(011)高級經濟師范婉兒表示,香港樓市經已過熱,泡沫已形成,這可從3大指標反映出來,首先今年樓價較過往20年平均上升了一倍;其次是樓價相等於租金比率(以500方呎單位為例),亦由平均的20.8年上升至26年;還有樓價與私人住宅家庭收入比例,亦由平均的7.8年增加至9.5年;這些數據均顯示樓價已過熱。
至於今年本港私人住宅家庭的供樓負擔,佔每月家庭收入的41%,較過往20年平均52%為低;她認為這是不尋常情況,是全球量化寬鬆政策下才出現的特殊現象,資金一旦收緊,按揭息率可於一年內急升5至6厘,情況令人擔心。由於美息於未來一年仍會維持低位,本港的樓市泡沫將繼續漲大,直至息口轉向而爆破!
IMF亦預期明年本港通脹升至5%,為市場之最;恒生預期為3.7%,范婉兒稱,雖然租金會繼續拉高通脹,但亦要關注美元一旦轉強,以及環球食品價格若升至見頂,本港的通脹壓力將獲紓緩。
觀乎IMF對香港過往的本地生產總值預測,與本港經濟實質表現不時存在偏差,例如07年本港經濟比較好景的一年,增長為7.4%,IMF於當年1月的估算為5.5至6%,相差有1.4至1.9個百分點;09年香港經濟低潮錄得-4.6%跌幅,IMF於金融風暴爆發後的08年12月作出首次估算,仍預計09年香港可以正增長2%,對金融風暴的殺傷力完全未能掌握,至09年11月再修訂為-2至-3.5%,仍然與實際差距2.6至1.1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