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院新法 護理晚期腦退化

伊院新法 護理晚期腦退化

【本報訊】晚期腦退化症患者(前稱老人癡呆症)長期卧床,失去溝通能力,患有吸入性肺炎等疾病,生命進入倒數階段。伊利沙伯醫院今年8月起,推出院舍長者晚期護理計劃,為晚期腦退化症病人訂定個人化護理方案,減省不必要檢查,減輕他們治療的痛苦。
記者:王智君

關注老人癡呆症的賽馬會耆智園總監郭志銳表示,腦退化症一般分為三個階段,患者由確診到病逝約為10年。早期患者「個樣好正常」,但記憶及自理能力開始衰退,「煮飯、冲凉都仲識做,但要人提吓」。
郭志銳指出,當患者病情惡化至中期,其家人將面對巨大壓力,因他們「行得走得」,然而生活上各種細節均要家人照顧。此階段病人的認知能力會進一步衰退,「自己做緊乜都未必知」。進入晚期,病人將失去活動及溝通能力,須長期卧床;由於他們吞嚥出現困難,以致營養不良,容易患上吸入性肺炎等疾病致命。

減省不必要檢查

伊利沙伯醫院內科副顧問醫生譚鉅富表示,隨人口老化,本港60歲或以上的腦退化患者將由現時11萬,激增至2036年的28萬,意味社會的老人醫療負擔將越來越重,故醫院須想法子減少他們入院次數,紓緩日益緊張的公營醫療體系。
院舍長者晚期護理計劃為期半年,覆蓋九龍中醫院聯網內六成共39間護老院舍,200名晚期腦退化症患者提供服務。專職老人科護士會在病人入院時主動接觸其家屬,共同訂定治療及檢查計劃;病人出院後,外展護士及醫生會定期探訪他們,跟進及評估其病情。此外,醫院又會派員到各護老院舍,指導院舍職員如何照顧晚期腦退化症病人,教授他們痛症處理及壓瘡治療等知識。
該院老人科註冊護士梁麗珊表示,為病人訂定護理計劃時,會盡量減省不必要的檢查,如照胃鏡及X光片等,讓病人不用那麼辛苦。她說80歲的張婆婆患中風及腦退化症多年,近半年經常因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進院。她參加晚期護理計劃後,得到外展醫生配合,可留在護老院舍治療,減輕進出醫院的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