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Cult:面書入戲院 Like?Unlike?

紅Cult:面書入戲院 Like?Unlike?

網絡上有五億個朋友,但現實世界他連最後一個朋友都出賣,你畀唔畀Like?大衞芬查執導的《社交網絡》,講述主角由未畢業的哈佛網絡宅男,變身數十億身家的科技新貴,美國一上畫,影評全面叫Like。影評人家明說:「來屆奧斯卡的最佳電影,離不開它與《潛行凶間》之爭。」

記者:何兆彬
攝影:周旭文(訪問)

爆料書改編電影版

九月尾,facebook創辦人/科技界富豪MarkZuckerberg突然自爆有女友,兼公開與女友PriscillaChan的親熱相,又話女友限每周拍拖100分鐘,凡此云云,當然是個公關騷,因為描寫他有錢無朋友的《TheSocialNetwork》(社交網絡)要上畫了。電影根據2009年爆料之作《TheAccidentalBillionaires:TheFoundingofFacebook,ATaleofSex,Money,GeniusandBetrayal》,台譯《Facebook:性愛與金錢、天才與背叛交織的祕辛》,光看書名已可見是寫fb創立,雖然有天才,但也有很多背叛、性、金錢,最後Mark變成超級富豪全因有運。這本書在坊間的評價不高,一般認為是以小報爆料風格寫成,但背後有被飛的創辦人EduardoSaverin作顧問,保證猛料。電影版更被重視,全因由名編劇AaronSorkin改編,大導演大衞芬查DavidFincher執導,上畫更是全線叫好,影評網RottenTomatoes.com的好評就高達97%。

■影評人家明

■爆料書有兩個封面,此為其一。

■電影版海報沿用上款封面作同一設計。

真實版MarkZuckerberg
及其真實版女友PriscillaChan

■編劇Sorkin(左)及導演DavidFincher

大衞芬查式簽名

「好犀利!」早前看過試片的影評人家明說:「戲完了,我同另一個影評人都驚嘆:全套戲就只係咁講,都咁好睇!」「我本身已很迷大衞芬查。」家明承認,「半年前我由第一季開始看《TheWestWing》(白宮群英),十分着迷,拍得很Intellectual,每次講唔同議題,都可以令觀眾進入那個世界。原來編劇叫AaronSorkin,今次《社交網絡》就是由他執筆。他在電視圈已十分有名,今次Sorkin加上Fincher,是黃金組合,成套戲的對白精采到不得了,導演的敍事也十分精采。這部戲令我想起《大國民》,開首講報業大亨口中的遺言Rosebud,製造出一個懸念;《社交網絡》也一樣,Mark出賣朋友,得罪了所有人,變成了最年輕的超級富豪,但片末他一直按鍵盤上的F5,看看片初飛起他的女友Erica有沒有接受他在fb的邀請。他最介意的,是這個飛起他的女人,只有觀眾看到他這個不為人知的秘密,這在大家心中留下一條刺。」電影上映後,網上有人表示MarkZuckerberg擁有fb所有權限,毋須別人批准才能Add,但這點在電影表達上並不重要,「這是虛構的也不重要。」
大衞芬查拍MV起家,然後不論是《七宗罪》或《房不勝防》,都充滿罪惡/驚慄元素,家明說:「你說他拍類型片,也對,但他每次都在類型裏反類型!我這樣說有人會說過譽──但他總令我想起StanleyKubrick,他都是替電影廠拍片,也每次拍類型片,但不論是《發條橙》或《閃靈》,每次都能突破。」他說,其實兩個大導在一些視覺上也有近似之處,例如Kubrick用色很冷,芬查也是,「他最愛用藍色濾光鏡,《七宗罪》拍出來就好陰沉。」戲中另一令人難忘的段落:「近年大衞芬查每部戲都有段簽名式的段落,這次是划艇(按:同時交代Mark建立網絡)配上輕快音樂,快速剪接的一段。」

facebook壟斷市場

facebook於03年創立,港人大概在07年開始使用,香港互聯網協會主席莫乃光說,fb影響最大是人際關係,「早期用戶用fb是為了搵番舊朋友,但現在fb上很多其實是陌生人,大家有不同玩法,有人用它來認識新朋友。」另一點是對社會運動的影響,「因為它用戶多,令所有志同道合的人聚集,例如大家樂事件。」他說從前大家都用Forum,但論壇有地域性,從沒有全世界都流行的論壇,fb就打破這一點。
facebook前早有社交網如Friendster,fb跑出他說是其一是因為圖片,「Mark最初辦Facemash就是用圖,對手如MySpace是分享音樂,都有點Niche。最厲害是由於Web3.0是所謂ForeverData,它不出通告要改就馬上改版面,有陣子Twitter出來,它又馬上加入Status這功能。fb人數多,多到已壟斷了市場,Google曾幾次想辦社交網都沒有成功。最重要是它有人與人的關係,就算你還沒有開戶,你要開都會去fb,就像你去酒吧,也會去人多的地方。」莫乃光也看了試影,「戲內拍攝幾個程式員交流,寫程式,十分真實。」但電影感覺多少避重就輕,「第一幕,我們見到Mark好Nerd,同人溝通唔到,但電影由始至終沒有批判他。」

■莫乃光

Mark四大罪名

電影未上畫,fb馬上找MarkZuckerberg出來做騷,咁驚死,全因電影大爆Mark的不名譽歷史。罪名大概如下:

一)被女友飛,馬上回宿舍寫Blog,鬧佢係八婆,唱佢胸細(看似34C,其實無)。

二)用黑客技術偷取校內女同學學生照,製成網頁Facemash,給網民選美比拼。

三)Facemash在校內闖禍但爆紅,facebook原創意念的同學找他寫網站編碼,但他躲起來自設facebook,飛起其他人。

四)EduardoSaverin與Mark合辦facebook,前者擔任CFO管財政。當Mark搭上Napster創辦人SeanParker後,二人關係轉差,把Eduardo的股份由34%冲淡至0.03%。大一開始認識Mark的Eduardo說,自己是Mark唯一的朋友。

facebook創辦人

MarkZuckerberg

被Mark起飛腳的合夥人

EduardoSaverin

Napster創辦人
(JustinTimberlake飾)

SeanParker

哈佛同學構想出HarvardConnection後被偷橋。

Winklevoss兄弟及DivyaNarendra(中)

DavidFincherFilm
《異形3》1992

「當年芬查先是MV導演,拍Madonna等的MV,影像凌厲,大家對他很有期望,誰料《異形3》令大家失望而回。聞說拍攝時他與電影公司鬧得不愉快,也不大承認這是他的作品。」

《七宗罪》1995

「以往我們都有一個英雄人物,然後等待他查案,破案成功。但它打破所有犯罪片的常規,證明了他的非凡實力。」《七宗罪》中的BradPitt不是英雄,能力也沒有多高,「甚至到了最後也是罪犯自己投案,而不是主角查到。」

《心理遊戲》1997

「當年米高德格拉斯《華爾街》富人形象深入民心,電影就嘲弄他這種形象。大衞芬查令人想起《北西北》(NorthbyNorthwest)裏的加里格蘭,當他的安全感一層一層脫清時,就可浴火重生。近日重看這戲,我認為它被大大的低估了。」

《搏擊會》1999

質疑現代生活,反建制文明,現代人要晚間進行血肉搏鬥,才能證明自己存在。「荷李活電影唔係Rocky就係Rambo,每次都係英雄替你出一口氣,大衞芬查不玩這套。」

《房不勝防》2002

對於很多芬查迷來說都是個反高潮,它並不特別精采,但家明說有幾個鏡頭,依然看得人目定口呆。

《殺謎藏》2007

玩連環殺手,家明說:「拍得不算好,我常認為要重看一次,看看是不是要還他一個公道。」

《奇幻逆緣》2008

令家明大失所望:「太大路。因為是大衞芬查,但他竟然拍了一套《阿甘正傳》出來,就是那種『只要做好人,就會好命』之類的思想。有乜理由大衞芬查會講這樣的話?」電影他承認拍得感動,「但感動是一種主流,好多電影都做得到。作為離經叛道的導演,他本來就應拍出殘酷的現實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