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審計署發現水務署是全港浪費食水最嚴重的「嘥水王」,對付樓宇漏水又是無牙老虎。水務署更換全港水管工程緩慢,上年度全港公共水管發生逾1.3萬宗滲漏。水務署雖揭發44個公共及私人屋邨在屋苑內漏水,流失1,763萬立方米,等於8,000萬元水費,但無權要屋邨負責繳付漏水水費,屋邨亦可懶理,拖延維修。
少收8000萬元水費
水務署03年開始在20個私人及24個公共屋邨的屋邨外,安裝監察食水耗用量的總錶,再比較屋邨住戶水錶的用水量。結果發現44個屋邨去年發生等於水費8,000萬元的食水流失,雖要求管理公司檢查及維修供水系統,但由於屋邨毋須負擔流失食水的水費,不少管理公司「拖得就拖」。
審計署指,有一個屋邨在04年開始漏水,期間水務署多次催促,但管理公司卻以「招標需時」及要「重新招標」為由推遲,工程拖至去年才展開,至今仍未完工。水務署表示會研究修例,徵收流失食水水費。
審計署曾研究當中40個屋邨的總錶數據,發現有9個屋邨流失食水佔屋邨用水量20%至74%不等。滲漏最嚴重的一個屋邨,去年每日平均用水量為1,758立方米,但監察總錶的讀數為6,768立方米,相差逾5,000立方米。
此外,2009/10年度全港發生逾1.3萬宗水管滲漏個案,其中逾4,000宗水務署在接獲通知後要用6個小時或以上才截斷滲漏水管;最嚴重一個案更要用上16小時30分鐘才截斷水管,令2.05萬立方米用水白白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