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直資學校詐窮加學費,難為一班清貧學生。審計署發現,08/09學年有14間直資學校申請加學費時誇大其詞,其中8間學校盈餘儲備較預測高出一倍,而推測盈餘只得450萬元的一間,埋單計數卻高達3,100萬元盈餘,低估近2,000多萬;有學校自稱財困要加費25%,背後卻持有1,500萬元儲備。另外,直資學校按規定要提供助學金或學費減免計劃協助清貧學生,但3成學校扣起部份獎學金款項,14間直資助學金運用比例更不足五成。
根據資料,08/09學年計有30間學校獲准加學費,佔直資學校總數約一半,加費由500元至17,500元不等,加幅由5%至最高390%,如漢華中學中三級學費就由2,860元增至1.4萬元,當時教育局發言人指,不少申請學校因財政緊絀而獲准加費。
未向家長提供財務資料
審計署報告指,部份直資學校營運賬目預測不準確,14間學校預測於08/09學年結束前,累積的營運儲備由680萬元赤字至690萬元盈餘不等。但審計署發現,有8間學校預測出錯,實際儲備較預測高出111%至604%,差額最高達2,720萬元;3間預測赤字的學校埋單也全數有盈餘,由蝕670萬元變成賺80萬元。
審計署再審查上學年18宗直資學校加學費申請個案,發現當中6間學校聲言取得大多數家長同意,卻未有向家長提供學校財務資料,有學校告訴家長因經營赤字要加費25%,但學校原來有1,500萬元儲備。
報告指,學校未有妥善運用獎學金及減免學費機制,清貧學生無法受惠,22間學校扣起部份獎學金款項,合計涉款300萬元,其中一所學校則撥款額減少逾一百萬元,而有14間直資的助學金計劃運用比例不足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