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波:人民幣升值的弊病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人民幣升值的弊病 - 李兆波

人民幣繼續升,對已在或打算在內地退休的人士是一個噩夢。除非退休人士一早已兌換足夠的人民幣,否則在退休初期100港元可兌110元人民幣,但現在下跌至100兌85,少了23%。
若在內地退休的人有100萬港元,並且打算慢慢使的話,現在內地的通脹凌厲,加上人民幣的升幅,在這種雙重打擊之下,他們「慢慢使」的計劃似乎行不通。
已有在周末常去深圳消費的人留港消費,而一些在廣東省附近置業的人士也考慮回港居住。原因是生活水平不再便宜,他們選取內地置業是因物業價格及生活水平低廉,但後者似乎已不是事實。

北上存人仔 抗港幣弱勢

香港不少人在內地當義工,除了付出時間外,金錢亦不可缺,我擔當一個小型慈善團體的司庫,親眼見證人民幣由弱轉強。由於資助的內地學生是以人民幣交學費,除了因通脹加學費外,每年由港幣兌換人民幣的數目越來越少,即是投入的港幣要越來越多。有部份捐款由美國而來,也面對強人民幣的事實,這亦是不少港人及商人現在要面對的。
解決方案之一是參與人民幣投資,內地加息後,定期存款一年期的年利率為2.5厘,兩年期年利率3.25厘,五年是4.2厘,比起香港的人仔定存吸引,也比起扣除手續費後的人債吸引,但弊病是要拿錢去內地存款。
另一個方法是定期兌換人民幣,並且存放在香港的銀行,息率雖然比內地較低,但可以減少美元(即港元)轉弱的趨勢。買H股收息也是方法之一,最少可以收取人民幣報價的股息。金融海嘯前,香港的通脹曾逾6%。現在內地的通脹加上人民幣升值,以後香港將不會像以往般有大量便宜的東西供應,這對本來打算在內地購買日用品的低收入人士打擊最大。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