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食品價格不斷攀升,帶動內地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升至4.4%水平,市場憂慮中央即將出招力遏通脹。昨日內地多份報章報道,指發改委、工信部等在內的數大部委紛紛醞釀推出物價調控措施。
記者:吳綺慧、應毓華
消息令人聯想起08年1月曾一度推行的臨時價格干預政策,要求食品企業加價時須事先申請。一眾食品股昨日率先腳軟,康師傅(322)、統一(220)及中糧油(606)等都跌超過5%。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晚走訪廣州一間百佳超級市場時表示,高度重視物價及市場的供應情況,國務院正在擬定措施,抑制價格過快上漲。溫家寶重申,要「千方百計保持供貨渠道暢通,保證市場供應,加強監管,維護市場秩序。」
溫家寶未有提到措施內容,《中國證券網》昨引述權威人士表示,物價調控措施可能包括「菜籃子」市場負責制、價格補貼,以及嚴懲囤積居奇等,尤其加大對炒作棉花及玉米行為的處罰力度。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表示,要加強市場價格監管,同時要防止游資進行炒作。
嚴懲囤積炒作增供應
商務部思路亦大致相同,該部發言人姚堅於昨日發佈會表示,商務部下一步會進一步加大供應力度,保證蔬菜生產和產銷銜接。另外,姚堅亦提醒,不能忽視生產成本的提升及輸入性價格上漲的因素,並努力將其弱化。
康師傅財務總監林清棠昨日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沒有聽過中央有意干預食品企業加價,亦相信可能性不大:「08年那一次,是由於有多間大型食品企業在同一天漲價,連漲幅都一致,令當局覺得有人在操縱價格,才會推出有關措施,我相信今次再重推的可能性不大。」
林清棠認為,如中央政府想穩定物價,應該從原材料市場如食用油及糖等方面入手,而非干預下游品牌企業加價:「企業也是要賺錢,如成本不停漲又不可以加價,最後虧本倒閉了,對社會也是有影響。」
另外,主要在北京經營連鎖超市的物美商業(8277),其投資者關係部經理王怡表示,未有收到任何有關漲價前需先報備的通知。
事實上,08年1月內地基本通脹及食品通脹高達7.1%及18.2%時,中央曾宣佈推出「臨時價格干預措施」,針對糧、油、豬肉、蛋、奶等一些具規模的生產企業,要求他們在漲價前10個工作日須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提出加價申請,當時康師傅、統一、蒙牛(2319)等企業都位列申報名單當中。而具規模的批發及零售企業,如調高價格達一定幅度,都須在調價後24小時內向政府書面解釋調價的情況及原因。
企業毛利率恐受壓
高盛發表報告,相信在今次的通脹周期,政府會較08年那一次更早就出手調控物價,認為有關政策風險將會打擊食品股短線的股價表現。有外資食品股分析員坦言,現時內地推出價格干預政策的風險已越來越高,相信對尚未調整價格及產品組合較單一的企業影響會較大,料他們的毛利率會持續受壓。
商務部4招保物價穩定
(1)落實今冬明春市場保供工作,保障市場供應和穩定價格
(2)商務部與農業部共同組織召開今冬明春蔬菜產銷銜接工作會議,加強蔬菜主產區和主銷區的協作關係,拓展穩定蔬菜流通管道,保障蔬菜市場供應
(3)發揮儲備調控作用,針對當前豬肉、食糖市場情況,商務部會同國家有關部門及時組織投放中央儲備肉和白砂糖
(4)建立百家批發市場日報監測制度,對蔬菜價格、供求實行每日監測,發佈市場訊息,引導蔬菜生產經營
食品股昨捱沽
統一企業(220) 跌幅:6.7%
中國糧油(606) 跌幅:5.2%
康師傅(322) 跌幅:5.1%
雨潤食品(1068) 跌幅: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