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漲漲漲漲!北京打完樓價,又馬不停蹄向飆升的物價開刀。穩定壓到一切這思路,再大派用場。
發改委於今年5月開始,已嚷着要嚴打炒薑、炒豆等影響民生的投機活動,不過,管歸管,由郭鶴年家族持有的益海嘉里糧企,今年9月在批評聲中續在產糧大省江西高價搶購稻米;外資不理百姓死活,連央企中糧於11月亦被糧食局點名批評,要求其必須服從糧價宏觀調控。
中央調控物價火力加大,但一眾經濟學家多不認同重啟「價格管制」,認為其有違市場經濟。「如果這是計劃者想出來的,一定會以失敗告終……如果真的要為控制CPI而來限制價格,不如直接改CPI數字得了。」
釀供應短缺 企業壟斷
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師陶冬說:「限制價格從歷史上來看,只能造成供應的進一步短缺,比如油荒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一個行業只有在幾個供應商壟斷的情況下,才能限制價格,例如電力、汽油行業等。若涉及到幾千幾百個供應商,若要價格管制是不可行的。」
中信銀行國際中國首席經濟師廖群亦認為,行政管理價格的可能性不大,主要的對策仍然應該集中於保證供應,加快流通,以及通過打擊囤積、炒賣等行為嚴格監管市場秩序,但是不排除對糧食加強價格監控。至於部份地區已經實行蔬菜價格管制,他則表示,此舉應該不會再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經濟學者認為干預政策不可行,不過,要消老百姓怨聲,衣食足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