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背後的哭聲 - 盧峯

鏡頭背後的哭聲 - 盧峯

鏡頭背後的畫面往往比鏡頭前有趣生動。電影「蝦碌」鏡頭因演員的演出很多時比正式演出更即興精采,更有血肉,越來越多片商愛把這些蝦碌鏡頭剪接放在片末,為觀眾帶來驚喜,留一點餘韻。
政客則最易在鏡頭後「露底」,展現可惡可憎的真面目。前英國首相白高敦未關掉電視台咪高峯就大罵選民是「老虔婆」(bigotedwoman)的片段充份顯示他當權多年的傲慢,選民便因此而離他及工黨而去。
有權有勢的人愛用鏡頭掩飾他們的傲慢與偏見,無權無勢的人則要用鏡頭掩飾他們的軟弱。
上水菜園村拆遷建高鐵維修廠已成定局,苦苦抗爭兩年的村民及代表已是心神俱疲,沒剩多少力氣。只是搬村還未有着落,村民需要更多時間籌建新村及準備搬遷,不得已還要跟政府、港鐵等建制當局繼續周旋,希望爭取多一點時間。
傳媒、電視最愛抗爭、衝突的場面。知道村民還在抗爭,便部署重兵,大小鏡頭對焦在村內,以捕捉各種突發場面。為了顯示抗爭的決心與毅力,村民及代表不期然大聲質問來收地的人員,有時禁不住激動得高聲叫罵,好讓官員、其他人注意他們的苦還沒有吃完,他們的抗爭還在繼續,他們還未能安居樂業。
擾攘大半天,政府及港鐵還不想對着幹,便收隊離場。傳媒眼見沒有高潮,一哄而散,追逐其他畫面。沒多久,只剩下村民、代表及義工,菜園村回復了向來的平靜。
突然,一常在鏡頭前慷慨發言的代表哇一聲哭了起來,呆呆抱着站在旁的義工,好像失控又像快要崩潰一樣。代表哭了好一陣子才勉強管得住眼淚,好好的坐下,長長的吁一口氣,那口氣長得像要把兩年的寃、鬱、疲累吐出來一般。
當義工的朋友說,菜園村民,兩年多來為保家園四出奔走,抗爭不斷,早已累壞了,只是鏡頭前那口氣總不肯鬆。到鏡頭移開了,委屈的眼淚便禁也禁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