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協和米廠 - 蔡瀾

陳協和米廠 - 蔡瀾

來到台東,最大的樂趣在於享受新鮮空氣,吃原住民餐和浸溫泉,還有的就是買米了。
米?有沒有搞錯?不,不。台灣的蓬萊米,並不遜又肥又胖的日本米,尤其是池上生產的。
「池上」這個名字也不是在日治時期取的,這裏有個地殼斷層,從山脈的積水成池,叫為大波池,由於水源無污染,地質肥沃,為開墾為水稻田的理想耕地。
農民回復到早期耕種方式,完全不用化學肥料和農藥,生產出的有機米,台灣本省已供不應求,很少輸出到外地。本省人賣的飯盒,最著名的叫「池上便當」,就是用此地的米,池上這個名字早就聽說,當今可以到原地一遊。
我們先到「池上萬安社區」去,吃用米做的種種點心和蛋糕。最出色的名叫「愛戀65℃。」
湯種麪糰,以鹿奶在攝氏六十五度烘焙,做出各種土司Toast麪包和糕點,聞名全省,要三個月以上的預訂才能到手。老板潘金秀這位年輕女士不愛大城市,還鄉來住,熱情地招呼我們。
從社區出來,散幾步路,就到了「陳協和碾米工廠」,已有數十年歷史。老板陳政鴻已是第三代,採取最先進科技,從收割進倉、烘乾、貯藏、輾糙米到放入暫存筒,再到精輾白米,色澤選別、分類包裝各步驟,一一說明給我們聽。
看過他的機器才覺驚訝,先分米的重量,再分析食味價值,到米粒完整率,每一顆米分未熟米、被害米、死米、水分、蛋白質、澱粉質等等,都可以用電腦來分析,誰種的米是今年的冠軍,絕對假不了。
「米最有營養的部份就是糠,」陳政鴻幽默地說:「但是我們把它磨掉,只吃不健康的蛋白和澱粉,古時人稱糟糠之妻,其實老婆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