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早前指辣招壓不了樓價,但中央絕不會坐視樓價暴升不理。北京加緊修建堤壩,防止熱錢冲入內地。外管局上周才向銀行系統「開刀」,7招管銀行囤積人民幣,本周又瞄準樓市,令外籍人士只能於內地購買一套自用住宅,境外機構只能於註冊地購買辦公所需的非住宅房屋。
記者:應毓華
內地《證券時報》上周五引述消息指出,住建部針對海外熱錢在內地炒樓,限制外資只能買一套房,不過,由於住建部權限管不了熱錢,因此,外管局昨日出招配合,先從熱錢「源頭」管。事實上,外管局最近已翻舊賬警示外資炒樓。
地方嚴格執行 利趕泡沫
外管局於上月底公佈,08年2月1日,東亞銀行(中國)廣州分行為香港某居民辦理結滙1100萬元,用於購買非居住用房,違反國家關於境外個人因生活需要可在境內購買自住商品房的規定。外管局並進行行政處罰決定。
分析師認為,外管局提前佈陣應對熱錢,若地方政府嚴格執行,有利驅趕泡沫。內房負責人亦稱,港人愛炒廣東樓,台灣人鍾情長三角,還有外國資金四處投資,外管局新招確有影響。
外管局昨日公佈《關於進一步規範境外機構和個人購房管理的通知》,當中規定合乎規定的境外個人,於內地只能購買一套自住物業,境外機構則只能於註冊城市購買辦公物業,且不得染指住宅。
另外,外籍人士、機構在過戶時,還須繳納承諾書,表明個人名下無其他住房,或所買物業是作辦公用。
新通知較以往規定明顯趨嚴。人行、工商總局及外滙局曾於06年聯合下發過文件,規定外籍個人只能購買自住房,但並未規定套數;而符合條件的機構,亦可購買自用住宅。
有歐資行分析人士表示,外管局此次打擊外資投資樓市,主要是為了防患於未然。「雖然外資在內地樓市的比例還是很少,但投機熱錢確實是越來越多……現在就是怕萬一有大筆熱錢進入,雖然未必抬高房價,但會影響市場情緒。政府這樣做,主要還是為控制樓價預期,但是未來仍需視地方政府執行力度。」
但各地代理則認為,外管局舉措僅可視作姿態,因為各地外籍人士炒樓現象並不嚴重,而深圳等地更是於4月「國十條」後,就開始實行「限外令」,令外籍人士只能買一套住宅。
內地樓市量跌價企硬
「金九銀十」之後,各地樓市降溫,成交驟跌,惟價格未現明顯鬆動。中國研究院昨日數據顯示,本月8日至14日所檢測的30個城市中,18個城市成交量按周下跌,但價格仍企硬。
外管局規範買樓新招
‧合乎規定的境外個人,於內地只能買一套自住物業
‧境外機構只能於註冊城市購買辦公物業,而且不得染指住宅
‧外籍人士、機構在過戶時,須繳納承諾書,表明個人名下無其他住房,或所買物業是作辦公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