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出生率近年偏低,年輕一代喜歡過二人世界,但偏偏很多不孕症夫婦要耗盡金錢和心血,進行體外人工受精。生殖醫學專科醫生指傳統排卵藥物劑量高,婦女較易出現腹腔積水、心臟及腦血管栓塞等副作用,建議她們採用刺激性較低的藥物,配合人體雌激素分泌,減輕副作用。
記者:王智君
生殖醫學專科醫生蘇偉基表示,接受人工受孕的婦女須使用排卵藥物,刺激卵巢產生更多卵泡,並抑制卵泡成熟及排卵,以取得更多卵泡與精子結合,提高懷孕機會。傳統採用高劑量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促效劑」(GnRHagonist),醫生可一次過抽取數10粒卵泡,但由於藥物劑量太高,5%使用促效劑的婦女會患上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輕則腹腔積水,重則腎功能衰退、心臟及腦血管栓塞。
蘇偉基解釋,促效劑令婦女血液循環減慢,容易結成塊狀,血液因而主要流向心臟等重要器官,令腎臟供氧量不足,導致腎功能衰退,同時增加病人心臟及腦血管栓塞的風險。他說曾有婦女因此患上腦血管栓塞,身體陷入癱瘓,幸最終康復。
懷多胞胎增流產風險
近年有臨床研究顯示,排卵藥物劑量與卵泡數目及懷孕率並無必然關係,「唔係用多啲藥就出多啲卵」,對年紀較大、身體狀況較差的婦女未必有幫助。建議採用刺激性較低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拮抗劑」(antagonist),配合人體雌激素分泌,將排卵藥劑量減至最少。使用拮抗劑的婦女,患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的機會僅1至2%,療程由傳統的三周縮短至七至九日,藥費減少三至五成。
婦產科專科醫生龍炳樑則指,拮抗劑使用情況不及促效劑普及,兩者功效相若,婦女其實可按身體狀況採用合適的排卵藥物。
至於移植多少個胚胎到母體最適合,蘇偉基指多數會移植兩個胚胎,成功懷孕率為47%,較移植一個高約兩成,但夫婦要有心理準備,一旦成功懷孕,雙胞胎的機會率達37%。他不建議婦女移植三個或以上胚胎,因婦女一旦懷有多胞胎,嬰兒流產及早產的風險大增。
富商李兆基未婚長子李家傑借肚誕下三胞胎,曾任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成員的蘇偉基認為,此舉有違小孩福祉,「你可能有好多錢請好多個保母,但保母始終同媽咪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