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世界:奧巴馬印度行是要制衡中國 - 柯翰默

美國與世界:奧巴馬印度行是要制衡中國 - 柯翰默

許多人抱怨奧巴馬總統印度之行花費過高,這種抱怨既愚蠢又惡質。美國本來就應不計代價保護它的領袖,特別是他的第一站為孟買,這裏兩年前才發生當代最殘酷、歷時最久的恐怖攻擊之一。
有人說,今年七月英國首相卡梅倫出訪印度搭的是英航班機,那又如何?你認為美國為何要建造七四七飛行宮殿並印上代表總統的圖案─無非是希望所到之處都能引起民眾讚嘆。
也有人抱怨,白宮包下孟買五星級的泰姬瑪哈飯店所有房間。但密勤局還能怎麼做?把房間留給巴基斯坦境內的伊斯蘭恐怖分子?
我承認印度當局把孟買甘地博物館周圍椰子樹上的椰子全都割掉,是有點熱心過了頭。或許那些永遠領先我們一步的敵人,正在研發以火箭推動的椰子彈。對門外漢來說,反椰子措施似乎有點過頭了。
相對於耗費巨資讓總統安全出訪的另一選擇,就是哪裏都別去,但這不在選項之中。總統出訪是外交最高形式,其象徵意義十分重大。沒有人記得尼克遜在中國做了甚麼;改變世界的是尼克遜去了中國。
印度之行特別必要的原因是,奧巴馬在去年訪問中國時熱切過頭,不但對主人投注許多時間、力氣和讚美,還古怪地想要拉攏北京形成G─2兩國集團合作局面。更糟的是,奧巴馬建議中國插足南亞,公然冒犯印度的主權與區域優勢,顯示美國默認中國霸權。
這個霸權正是今天亞洲日益緊張情勢的源頭。現代中國相當於一世紀前的德國─一個崛起、擴張、飢渴的政權,正尋找它的一席之地。
中國野心勃勃,爭奪越南、汶萊、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日本都宣稱擁有的資源豐富地域,已經引起鄰國焦慮。傳統上日本是主要的區域抗衡力量。但年事漸高、畏縮的日本,已無法再承擔這個角色。一度貧窮的中國和一度稱霸的日本,在權力平衡上的戲劇性變化,可從最近海上衝突危機的結果看出。日本在具有爭議的(釣魚台列嶼)水域拘捕中國船長,中國則祭出稀土禁止出口措施,最後日本屈服了。
這使得美國身為「境外制衡者」的傳統角色更形重要。中國的鄰國,從南韓一路到印度,都需要美國支持他們對抗中國。
這些國家當中,曾和中國發生邊界戰爭的印度,就是美國夥伴關係中最重要的天然靠山。它不只是我們天作之合的同盟─民主政體、採用英語、自由市場、尊重法治,在戰略上也符合需要:我們都面臨激進伊斯蘭分子的威脅,以及中國崛起的長期挑戰。
這就是為何奧巴馬戲劇化呼籲推動印度為聯合國安理會永久成員國,如此重要的原因。儘管聯合國無用且過時,安理會席次仍具象徵意義。它有助提升印度的地位,拉攏它成為我們最具戰略意義的第三世界盟國。
中國不是敵人,但仍是麻煩的對手。這也是為何印度必須成為我們亞洲外交政策重心、以及為何奧巴馬的印度行值回票價的原因。
柯翰默CharlesKrauthammer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