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中國政府比緬甸軍政府更窩囊 - 盧峯

蘋論:中國政府比緬甸軍政府更窩囊 - 盧峯

當聚集在仰光豪門前的民眾把花束遞給昂山素姬的時候,她微笑接過花束;把其中一朵花折下來,插在髮髻上。那一刻,昂山素姬笑得燦爛嫵媚,群眾的臉頓時放鬆下來,陸續展示平和的笑容,原來激昂的集會變得平和及充滿暖意。昂山素姬的拈花微笑充份體現了她向來不慍不火的作風,展示了她graceunderpressure(壓力下不卑不亢)的勇氣。
實在不容易。過去二十年間昂山素姬被緬甸軍政府軟禁了十五個年頭,連丈夫去世也無法送別,連兒子也未能見一面。每天,武裝到了牙齒的軍人嚴密看守着她的家,不讓任何外人(不管是緬甸人或外國人)入內,不容昂山素姬外出接觸民眾,或了解民情。昂山素姬的家成了「壓力煲」,不斷受到軍政府施加強大壓力,不斷受到軍政府的監視滋擾。誰也不容易頂住這個「壓力煲」的煎熬,可昂山素姬挺過來了。她不但挺過來,還保持着一貫的不卑不亢,保持着那份執着與樂觀。
儘管軍政府終於解除昂山素姬的軟禁令,撤走了門外的軍隊警衞;緬甸軍政府絕對沒有放寬對她的提防與監視,絕對不打算讓她自由的跟民眾接觸,重建反對派勢力。過去兩天的集會中,肯定滲滿了政府的卧底與線人。可以說,那份無形的政治壓力將會長期存在,像鬼魅般不住纏擾昂山素姬。可是,她看來一點不擔心,不害怕,還能保持拈花微笑,保持不卑不亢。
到昨天,昂山素姬向民眾發表獲釋後的第一篇演說。她沒有提出甚麼應許,沒有提出甚麼鴻圖大計,沒有控訴軍政府的不公不義,更沒有要求算甚麼賬。她只是說要多聽聽民眾的想法及鼓勵民眾保持希望,不要失望灰心。對某些人而言,這樣的演說未免少了點戰鬥性,少了點火氣,少了點鼓動人心的力量。然而,昂山素姬是個真正以民心民意為本的領袖,過去十多年她一直無法接觸緬甸民眾,無法親自聆聽他們的聲音,了解他們的意見。現在總算能打破軟禁冰封,重新上路,首要做的自然是重建跟民眾的聯繫、重建跟社會的聯繫。也只有這樣,昂山素姬及她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才能重新在民眾中紮根,建立力量,繼續跟軍政府周旋。畢竟,人民力量不是天掉下來的,也不是喊喊口號搞搞噱頭就能成就的!

不少人認為,昂山素姬不是曼德拉,緬甸軍政府也不是當年的南非少數白人政府。她解除軟禁不等於緬甸政局將有大變,也不意味軍政府會迅速交還權力予人民。南非黑人的鬥爭經驗跟緬甸民主派人士的抗爭當然不同,曼德拉手下的非洲人國民大會的力量及基礎也非昂山素姬的全國民主聯盟可比,指望緬甸像南非那樣很快變天無疑有點不切實際。不過,曼德拉獲釋跟昂山素姬重獲自由有一個重要的共通點,就是當權的政府都體認到對話、和解、溝通是解決政治紛爭,促進社會和諧的出路。南非少數白人政府釋放曼德拉,啟動了平等對話談判的過程,讓南非順利從惡名昭著的國際孤兒變成非洲的希望,讓南非從不公不義的種族隔離社會變成共融的彩虹國度(rainbownation)。今次緬甸軍政府釋放昂山素姬的動機當然有多方面,但顯然它也明白到不可能不跟人民的代表對話,不可能不尋求和解與溝通。往後的過程當然有起伏顛簸,但只要軍政府願意保持對話,不關上跟昂山素姬及民主人士的溝通大門,緬甸的情況肯定逐步有改善。
中國政府卻連臭名遠播的緬甸軍政府也不如,卻比緬甸軍政府更窩囊。它不僅沒有想過打開溝通和解之門,反而變本加厲的揮動鐵拳,鎮壓要求民主的公民,鎮壓爭取言論自由的人,甚至連為孩子抱不平的爸爸也被無情的打壓。相比之下,中國的前景比緬甸更黯淡!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