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11月,國際金融市場繼續熱鬧,月初有聯儲局推出萬眾期待的第二次量化寬鬆措施(QE2)。緊接着是由愛爾蘭及希臘領銜主演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續集,事件不單反映歐元區經濟加劇兩極化,區內成員未能團結更是問題癥結所在。
默克爾言論累愛國債瀉
歐元區經濟火車頭--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歐洲尤其是經濟較差的「歐豬五國」,一直不受歡迎。因為默克爾的強硬言論,常令這些國家本已疲弱的經濟雪上加霜。法國農業銀行利率策略部主管LucaJellinek,一語道破歐元區的問題,指出:「(歐豬五國與德國)國債孳息息差仍在擴大,主要原因並非國家內部財政分歧,而是歐元區成員國的不團結,體系亦很脆弱。」
雖然不少分析師均相信,愛爾蘭遲早要向歐盟申請救助資金,但巴克萊資本分析員指出,愛國的情況與今年5月的希臘不同,當時希臘面對巨額到期國債卻無法在市場集資,愛爾蘭現時有約180億歐元流動資金在手,該國資金足夠應付政府開支至明年7月。
默克爾上周四在南韓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領袖峯會明言,要將承擔未來主權債務違約的風險,由納稅人轉移至投資者,令投資者瘋狂拋售愛爾蘭國債,該國國債孳息飆升至8.89厘。在國際場合上發表「家事」,難怪愛爾蘭官員紛紛將國債被拋售一事歸咎於她。
默克爾為了提升黨與自己的支持度,每每找區內其他成員國祭旗。德國國會今年5月舉行大選,當時為了爭取選票,默克爾遲遲未首肯向希臘批出貸款,以至歐洲債務危機爆發,牽連廣泛。她所屬的基督教民主聯盟由昨日起一連三天召會周年黨大會,並會舉行黨魁選舉,雖然她連任黨魁呼聲甚高,但支持度大瀉已是不爭事實,為了令仕途得以延續,因此她上周高調發表有關債務重組機制的評論。
希臘錯估能力再成危機焦點
近日有多個消息稱,愛爾蘭已與歐盟就貸款展開會談,但愛爾蘭例牌否認,因為有傳向愛爾蘭批出緊急貸款的其中一個條件,就是該國要增加現時為12.5%的企業稅。愛爾蘭經濟非常依賴外資在當地的投資,也是該國經濟一個難得的亮點,若接受歐盟救濟資金,增加企業稅必定嚇怕外資,令該國經濟再受沉重打擊。
投資者反而要將目光放回希臘,該國本周將與歐盟、歐洲央行及IMF代表會晤。由於該國錯估了自己開源節流的能力,以至可能未能達到原本訂下的削赤目標。三方代表將向希臘施壓,要求該國加大削赤力度,令希臘經濟難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