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氣氛熾熱下,市場百家爭鳴,所謂專家被封「聖人」,江湖術士一旦懂得包裝,每每大受擁戴。小投資者不是行內人,手頭數據唔多,王牌明星分析師、大行報告意見,往往令他們如拾至寶。
要數最具影響力的大行,當非高盛莫屬。他們精於閃身快、懂轉軚,一不留神每每成為他們的點心。高盛近年對中國極牛,4月時更將中國市場列入全球首席推介買入名單之中,而數周前又將恒指目標上調至29000。當股民瘋癲之際,又是大鱷食指大動之時,高盛數日前公告客戶,撤銷對中資股淨長倉建議,原因簡單不過,就是內地收緊銀根。
報告過份樂觀有保留
政策有變,小心為上是問題不大,但言行要貫徹。剛發現原來上周五另一份同樣出自高盛的亞太區中資股策略研究報告內,又向客戶表明,收緊政策無礙中資股潛力,更建議客戶逢調整吸納。到底,我們要信那一份報告呢?
相比美資高盛的轉身快、識走位,瑞士幫屬樓市大好友,但報告內部份假設似乎過於樂觀:例如要證明樓市健康,就假設兩年內香港人均收入可升兩成多,相信唔少打緊工嘅香港人對這點很有保留;另外,報告內長實目標價是207元,這點就值得商榷。長實是一隻地產股,旗下有和記黃埔(013)、長江基建(1038)、香港電燈(006),所以長實本質亦是控股公司。
好了,既然長實是控股公司,其每股資產值中,大約90元來自和黃,一旦扣除和黃貢獻,再參考瑞士幫預測,長實的目標價較每股資產值溢價將擴大至兩成,遠遠拋離新鴻基地產(016)。如果再扣除長實其他資產,單是本港地產發展及地產投資業務,相當於每股資產值60元,假設資產市場兩年內真的升4成,長實本港地產業務約值84元一股,再按瑞士幫目標價計,長實未來的地產業務溢價豈不是更多!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