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放題2:2秒遊世界 一張相半份糧

是日放題2:
2秒遊世界 一張相半份糧

結婚照在每個年代都有着不同的演變,今天的新人有大膽地拍裸體婚紗照,也有人愛到戶外甚至國外拍攝,但在阿媽年代,有得拍婚紗照已是很時髦的事,沒有錢到外國遊埠?在影樓換個背景,就頓時置身英倫、法國等地了!

記者:王震遠 
攝影:王文忠、譚盈傑
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Models:GiGi、Jacky@PureModels
鳴謝:善美影室(27839460)

整色整水黑白照

昔日,不少新人都愛到主題式婚紗攝影店拍攝婚紗照,貪其有園林實景,但隨着外景拍攝的婚照在近年火速興起,不少主題式婚紗攝影公司也被取代,近日就有羅浮宮婚紗影城公佈虧損610萬元,宣佈在月底正式結業。早在戰前已開店的善美影室(前尖尖照相館)卻仍屹立不倒,負責人林先生入行超過40年,見證不少新人成家立室,「當時的結婚照是新人用來送給客人的,或者自己保存。通常會在照片上寫上親友的名字,送給他們作為結婚的見證。黑白照的年代有專業上色師,為照片塗上顏色,不過在這個年代已經很難再找到那些師傅了,他們退休的退休,移民的移民。」因而造就出一門專門的執相手藝,「從前的人靠執相,現在的人靠化妝,經執相師傅執相後,照片會變得立體些,沒有執過便較為平面,執相後眼線會較為突出,從遠處看就有耀眼的感覺。」

善美影室負責人林國盛

■羅浮宮婚紗影城將於月底結業。

■舊式影樓的天花安裝了色紙及噴畫。

$200影結婚相

林先生說從前的結婚照偏向大頭,較現代的風景先決很不同,「新人對結婚照的要求很簡單,兩個人穿上婚紗禮服,一張全身相,就代表了結婚。」拍攝結婚相的過程跟今日的一樣,有婚前準備的和結婚當日的工序,「多數人會在結婚前拍攝婚紗相,亦有人在婚後才補拍。可影一張或一輯,價錢由200-400元不等,豐儉由人,但以七十年代平均收入才400多元來計,當年一張結婚照便要約半個月人工!但不少新人就算窮都會拍一張。相片拍好,就會放大放於客廳或新房,並不像現在般放在喜宴會場入口公之於眾!」由於實景的選擇不多,昔日的影樓要吸引客人,就要在佈景上下功夫,「常見的有高低樓梯、鏡、壁爐、淨色的景、牆紙的花園景,以前只會拍室內景,早十多前愛噴畫,可以多點選擇,有風車更有氣氛,以前的人付不起錢,用倫敦的背景,感覺就如去到倫敦拍照一樣。」

■劉美娟及張崇德的結婚照,現在看來已有out的感覺。

■懷舊影樓在今天已買少見少。

■陳水扁結婚時可會想到老年會一身蟻?

■影樓常見的實景多仿照西方大宅,西洋鏡、壁爐等道具很常見。

■噴畫是當年背景的主流。

■昔日的影樓多處於唐樓。

■新人會在婚照背後寫上句子贈予親友。

半身大頭愛莊重

別以為昔日的影樓師傅就是孤身作戰,「影樓有化妝小姐,負責幫助新人化妝和穿婚紗。還有攝影師負責影相,後期製作還有曬相的部門和執相師傅,陣容一樣強大,從前的客人不會有很多要求,凡事來得簡單就可,道具亦不太多,最多有影樓供應的花。婚紗亦較保守,現在的婚紗較低胸點。」翻看相簿,總覺得過去的照片較拘謹,較現代的有所不同,「現在的人拍照時愛搞氣氛,以前的人愛望鏡頭,比較端莊一點,攝影師需要捕捉他們的神韻,感覺較傳統。」舊派影樓拍攝時比較注重人的神情,因為照片背景多是淨色的,所以人像本來就很突出,自然較多半身大頭照,目的只有一個,要捕捉新人的情態。」雖然舊派影樓買少見少,林先生亦嘆處於夕陽行業,不過最近都有些人看到報道,專誠來拍一輯懷舊一番,結婚照講求感覺,影樓的照片確實帶有獨特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