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初港股承接升勢,恒指於周一及周二再次上試25000,但由於市場憂慮內地透過加息等手段以對抗通脹,港股未能突破該水平,不過大市在中國人民銀行調高存款準備金率、10月份通脹數字揭盅,及G20峯會內容因素等好淡因素影響下,港股亦變得頗為反覆。
分注買入中銀香港
恒指於本月初累積漲近1800點,調整實屬正常,即使再試24000水平,也只是抵銷上述的五成左右升幅,因此一些實力強勢股是趁機入市機會。從上周五跌市而成交活躍情況下,不少本地地產股未受影響,個別更逆市上升。地產股早前受恒隆地產(101)及信和置業(083)配股行動而率先調整,但這些股份於低位又見買盤支撐,新鴻基地產(016)及信置較值博。
至於內地面對的通脹問題,短期仍備受市場關注,10月份消費物價指數4.4%是偏高,但政府已採取行動在先,調高存款準備金率,但筆者反而關注國際商品價格以及農產品價格急升的問題。美元反彈令黃金、銅及石油等價格下跌,但美元弱勢未改,商品價格上升仍可帶動相關股份造好。不過,農產品價格則除受國際市場影響之外,國內的炒作更成為推波助瀾,令中央政府可能被迫要有政策出台,以免因為食品價格上升而影響民生。因此上游的農產品原料或下游的食品股暫不宜隨便入市,以免承受政策風險,相反,江銅(358),招金(1818)等商品股仍可候低買入。
除G20會議外,今周美國陸續公佈多項重要經濟數據,均對美元有支配作用,加上戴爾電腦業績等因素,美股走勢將較反覆,港股既受外圍影響,但內地政策的傳聞,例如,政府調控農產品等價格及收緊信貸等傳聞料仍間歇出現,今周恒指料在24000至24700水平反覆,由於資金流入情況未有真正逆轉,大市仍屬調整性質,候低買入強勢股的策略不變。惟政策因素令內銀股面對的變數較多,未持有內銀股者可候較低位才入市,已持貨者宜分散風險買入筆者一直推介的中銀香港(2388)。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