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緬甸,昂山素姬是人民心中的無冕女王,弱質纖纖,但堅忍不拔,多年來憑着鋼鐵般的意志,和平抵抗軍政府打壓,堅定爭取民主,在亞洲以至全球,成為勇氣、堅毅與和平的象徵。這位民主女神地位超然,但她可說是「半途出家」,在異國過了半生家庭主婦,才踏上從政之路。
三度軟禁犧牲家庭
現年65歲的昂山素姬,父親是緬甸獨立英雄昂山將軍,她兩歲時,父親遇刺身亡,之後隨母親遷居印度,再上英國牛津大學。畢業後她在倫敦大學擔任研究助理,後到紐約聯合國工作。
1971年她跟阿里斯(MichaelAris)訂婚時說:「我唯一的要求是,若我的同胞需要我,你會協助我盡我的責任。」她深知這天必會到來:「我滿懷恐懼,擔心國家局勢會迫使我們分離。」
在她享受16年賢妻良母的幸福生活後,1988年4月某夜一個電話,成為她人生轉捩點:媽媽中風了,情況嚴重,43歲的昂山素姬匆匆告別丈夫兒子,趕回照顧母親。
這時緬甸剛爆發反對軍政府的學運,軍政府武力鎮壓,造成5,000人死亡。一向不問政事的昂山素姬毅然留下,領導國家作「第二次獨立鬥爭」。她創立全民盟後,被軍政府軟禁在家,90年全民盟贏得大選,軍政府卻拒交出政權,更三度將她長期軟禁,至今奪去她15年的自由。
為了同胞,昂山素姬甘願犧牲個人自由幸福,首次軟禁獲釋後,她知道一出國門無歸期,丈夫1999年病重,也不敢赴英見最後一面;至今跟一對兒子分別十年,更從未見過孫兒一面。她曾說:「我一家分離,是我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緬甸在接近半世紀的軍政府統治下,昂山素姬始終是緬甸人心中的民主希望之光。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緬甸專家扎爾尼指出:「昂山素姬踏入政壇22年,已成為緬甸人爭取民主的象徵,只要她一天健在,公眾都會支持她、擁戴她。」
英國《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