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將要放入博物館了:"AlltheNewsThat'sFittoPrint",25個字母,百多年來,風骨耿耿,端據在每份《紐約時報》頭版左上角的小方吋內,為報章的精神定調定音。問題是個"print"字,《紐約時報》的主席ArthurSulzbergerJr.今年9月在倫敦一個國際新聞峰會上親口說:「某天的將來,我們將停印紐約時報,日子待定。」新聞繼續,媒體進化,放下紙張的日子,不願不願還須認。幾時?未知。
語出,話口未完,萬劍齊發:"wewillstopprintingtheNewYorkTimessometimeinthefuture",網上瘋傳,由HuffingtonPost到Twitter到無數知名無名新聞博客,蜩螗起哄,更多「永遠先知」「長期馬後炮」和專家學者群起又解讀又倒數。非常荒謬。重點不是「停印」,是「未知」。就像有人和我說,「你實死喇!」必答:「我知呀,咁幾時?」亞媽係女人,股票價格可升可跌,賣發水樓者魔鬼,變幻是永恆,新大陸咩?Understood啦。問題不是死,是如何活。
ArthurSulzberger輕描淡寫直認生有時死有時停印有時不是一項宣布,是想說任何妄想可預測報紙壽命的想法既不可能也沒建設性。全人類卻喜歡理解他在避重就輕,因為噬着「停印呀」更多汁起浪。(其實新聞不靠印在紙上而活,停印,報販發行才更大煲)。峰會中他強調「肯冒險」和「不怕失敗」地尋求新的商業模式盈利手法去支持qualityjournalism才是目下所需。現實不可逆轉,網上廣告現實是它的增長再強再好,都將無法支持傳統印刷報紙架構下的龐大newsroom,於是才有2011年《紐約時報》將勇敢地推出網上咪錶式收費讀報。Sulzberger一再強調要"learnandadapt",試而能錯,錯而能改,「切勿把自己鎖在一個方向上」。用這種態度駕駛,我非常相信他終能帶領百年老報航向未來。見過太多腦實的客戶和全職弄權的管理層,幾多老品牌,驚冒險怕失敗,學少少扮適應,聞變即張牙舞爪,太多創作和發展可能都被優先勒死,對着這些「凡事不可能」,我們賣橋失敗後毫不氣餒,反正工作範圍不包括馴獸和教土著認字。
不可不察和太多人沒想過卻是這句話:"HalfthemoneyIspendonadvertisingiswasted;thetroubleisIdon'tknowwhichhalf",美國著名商家、現代廣告之父JohnWanamaker名言。傳統媒體計眼球計收視效率到底概括,廣告商的廣告費天一半地一半,有沒有人看見看過,難計,比起網上以點擊impressions計定有更多浪費,還奉旨浪費,等於廣告商要付premium,傳統媒體好賺得多。另外是全球很多傳統媒體如報紙,最初推出網上版多以一雞兩賣的心態起步,煮雞的成本都由街上版負擔了,網上再賣廣告空間便算便宜了,newsroom的成本都沒算在內,現誰都回不了頭。始終覺得,網上媒體要活得更生猛,是找更多新方法新model去打廣告商口袋的主意,不是打消費者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