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德有理:內需撐中國及拉美增長 - 貝萊德

萊德有理:內需撐中國及拉美增長 - 貝萊德

過往,拉丁美洲以商品出口取得增長動力,而中國則以製造業出口推動經濟發展,隨着兩地的經濟逐漸成熟,內部需求已慢慢抬頭,發揮日益重要的角色。
拉美市場對歐美信貸危機,普遍展示出強勁的抗跌能力,與當地積極發展內需市場有莫大關係。拉美國家經過多次金融風暴,不僅建立了穩健的公共財政,企業財務亦大為改善,支持就業市場持續增長,帶動內需發展。以巴西為例,過去10年職位持續錄得增長,內需相關行業佔GDP超過50%,漸漸脫離依賴出口的經濟模式。
根據IMF報告,拉丁美洲的5個主要國家,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和秘魯,今年人均GDP將超過1萬美元(見圖);10年前,只有墨西哥的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顯示區內整體人均收入有明顯改善。而且拉美超過50%人口年齡低於30歲,屬消費力最強的一群,意味內需市場將會錄得龐大增長。

國策刺激內需行業

中國剛通過「十二.五」經濟發展計劃,再一次肯定了提高居民人均收入、促進城市化發展等目標,其中,發展中西部的二三線城市成為政策的重點。我們相信,隨着中國的消費群進一步擴大,內需市場對中國經濟的貢獻將越來越大。
目前,中國的儲蓄率為世界上最高的國家之一,相當於GDP的51%。高盛估計,政府將實施對應政策以降低儲蓄率,例如增加消費補貼、改善社會福利制度等,以刺激居民消費意欲。2005年,中國的中產階層人口仍不足1億,但預期至2015年時將超逾6億。以全球中產階層的消費開支平均為各國GDP的58%計算,中國的中產消費僅得35%,反映消費潛力尚未完全釋放,內需市場仍有龐大的增長空間。我們相信,中國有潛力重現甚至超越美國、日本及韓國的消費黃金時代。
中國和拉美這兩大新興市場,發展趨勢不謀而合,同時過渡至以內需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不僅有利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質素,亦降低他們受外圍經濟環境的影響。有見及此,我們相信當地與內需相關的行業,包括服裝、食品、電子消費品、汽車、金融服務等將繼續錄得強勁增長,並帶來吸引的長線投資機會。

BLACKROCK貝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