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高中國文老師汪宏聲寫了一篇〈記張愛玲〉,為我們留下了張愛玲求學的重要史料。但有關汪宏聲的生平資料,卻都無人言及。張愛玲說:「中學時代的先生我最喜歡的一位是汪宏聲先生,教授法新穎,人又是非常好的。所以從香港回上海來,我見到老同學就問起汪先生的近況,正巧他不在上海,沒有機會見到,很惆悵。」
據史料家秦賢次的資料說,汪宏聲是浙江吳興人,一九一○年生,一九三○年於上海光華大學第五屆教育系畢業。一九三六年九月,任上海聖瑪麗亞女校國文部主任,成為張愛玲高三畢業班的國文老師。汪宏聲也是位翻譯家,曾譯有美國小說家奧爾珂德的長篇小說三部曲:《好妻子》(1936年5月)、《小婦人》(同上)、《小男兒》(1937年1月),收入錢公俠主編的《世界文學名著》叢書中;另又以沈佩秋的筆名,譯有王爾德的《莎樂美》(1937年1月)、易卜生的《娜拉》(1937年4月)、果戈里的《巡按》(1937年5月),收入錢公俠、謝炳文(後改名謝然之,1949年到台灣後,寖至成為台灣新聞界大老。)主編的《世界戲劇名著》叢書中。
錢公俠(1907-1977)是浙江嘉興人。一九二八年十月,當錢公俠還在上海光華大學二年級時,已在上海春潮書局出版他的第一部作品《悵惘及其他》,收短篇小說7篇。錢公俠係當時光華大學鋒頭最健的學生之一。一九二九年四月九日,曾與沈祖牟以「光華文學會」名義拜訪魯迅,邀請魯迅及郁達夫來光華演講。一九二九年六月七日,又與儲安平等組織「光華劇團」,顯示出他在文藝上的多方面興趣。抗戰時期,錢公俠在上海淪陷區亦是一活躍的作家、編輯家。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在上海與周越然、柳雨生(光華附中出身)、周黎庵、陶亢德、潘序祖(光華附中教師)、馮和儀(蘇青)、楊光政(原名晉豪)、楊樺(之華)等人發起籌建「中國文化人協會」。其後任《語林》月刊的主編,《中華日報》的主筆等。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當錢公俠創辦《語林》月刊時,他希望借張愛玲的名聲為自己的雜誌大壯聲威,於是他找到他光華的學長汪宏聲寫了一篇〈記張愛玲〉。張愛玲說:「沒想到今天在路上遇到錢公俠先生,知道汪先生為《語林》寫了一篇文章關於我。我等不及,立刻跟錢先生到印刷所去看清樣。」錢公俠與張愛玲應是熟識的,在這之前他們同在《雜誌》寫稿。一九四四年八月二十六日《雜誌》社在康樂酒家舉行「《傳奇》集評茶會」,出席的人員中就有錢公俠。
〈記張愛玲〉一文其中有一段說:「她一貫地懶惰,還是甚麼都『我忘啦!』我記得有一次她欠交了一期作文,我催他,她說『我——』我不等她說下去,便接着說『——忘啦!』她笑笑,隔不多久,她交來一篇。我一看,卻就是〈霸王別姬〉的上半篇,原來她要把這一篇充兩期作文哩!所以最近在報上看到了平襟亞先生與張愛玲的一番『灰鈿』交涉,我若有所悟,想起了〈霸王別姬〉充兩期作文的一樁公案,『夫子』不禁『莞爾』了。」汪宏聲萬萬沒有想到,他這種玩笑似的聯想,正好進一步坐實了張愛玲可能多拿《萬象》老闆平襟亞的一千元預支稿費而忘了的負面形象。對於「一千元錢灰鈿」這件事,張愛玲本不願多言,為不使自己尊重的國文老師汪宏聲甚至大眾誤解,她寫了一篇〈不得不說的廢話〉在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五日出版的《語林》月刊加以申辯,她說:「我替《萬象》寫《連環套》。當時言明每月預付稿費一千元,陸續寫了六個月,我覺得這樣一期一期地趕,太逼促了,就沒有寫下去。此後秋翁先生就在《海報》上發表了〈一千元的灰鈿〉那篇文章,說我多拿了一個月的稿費。柯靈先生的好意,他想着我不是賴這一千元的人,想必我是一時疏忽,所以寫了一篇文章在《海報》上為我洗刷,想不到反而坐實了這件事。其實錯的地方是在《連環套》還未起頭刊載的時候——三十二年十一月底,秋翁先生當面交給我一張兩千元的支票,作為下年正月份二月份的稿費。我說:『講好了每月一千元,還是每月拿罷,不然寅年吃了卯年糧,使我很擔心。』於是他收回那張支票,另開了一張一千元的給我。但是不知為甚麼帳簿上記下的還是兩千元。」
編者錢公俠為公平起見特別在這一期有一說明:「本刊前期所載汪宏聲先生之〈記張愛玲〉一文,其中提到『一千元灰鈿』的話,作者無心,編者失察,致張女士不能不來稿聲明,以免讀者誤會。然此事既與秋翁先生有關,編者乃不能不事前向翁說明,請略書數語,與張文同時發表,以避免片面攻訐之嫌。編者並向翁聲明,不能將張文出示,以昭公道,故秋文僅為事實之說明而已。」於是平襟亞又寫了〈「一千元」的經過〉同時登載這期雜誌,平襟亞並把《連環套》的稿費清單附於文後,詳注張愛玲收取稿費的日期、數額和取款方式,總之,他堅持認為張愛玲欠款一事確鑿無誤。
而汪宏聲在同期還有〈「灰鈿」之聲明〉,對其無心之言有所說明:「予之『若有所悟』乃指愛玲因平先生不加稿費,而縮短篇幅,頗與一稿充兩期作文事相類,故而『莞爾』並非即以『灰鈿』確有其事,亦非以學生時代一篇作文充二篇與作家時代之『灰鈿』云云有何因果關係也。」。
張愛玲的《連環套》於一九四四年一月起在《萬象》連載,但至同年六月連載六期就「腰斬」了,成了張愛玲未完成的一部作品。
蔡登山